- 生日
- 2014 年 4 月 10 日
- 性别
- 保密
- 收听数
- 0
- 职位
- 1
- 自我介绍
- 孙守仁|||心地善良, 淡泊名利,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孙守仁,笔名:凌水、老孙,易安名:孙守仁,博客:孙守仁,男,汉族,1942年9月18日生于辽宁省凌海市(锦县)。1963年毕业于阜新煤校,1988年大专毕业(函授)。原在北票矿务局和辽宁轮胎厂工作,做过矿工,记者、政工干部,高级政工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以“工厂故事”为主,兼写儿童小说,曾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厂长经理报》、《中华合作时报》、《劳动保护》、《草原》、《北方文学》、《鸭绿江》、《星火》、《少年小说》、《小溪流》、《青年作家》、《聪明泉》等5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400篇,并有多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其中代表作《翻飞的燕子》、《选择》分别入选杨晓敏主编的2003、2004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出版了小说集《新衣裳 旧衣裳》、《原色》和报告文学集《七彩光》;主编了《企业班组建设》、《企业党务工作指南》等书籍,同他人合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多篇文学作品和论文获得省级征文奖。创作感言:以“工厂的故事”和儿童小说为伴,以关注生命、关注安全为创作主流,以勿重复自己或他人为创作准则,以博得读者欢悦为幸事。
|||中国|||辽宁|||朝阳|||马|||AB|||共产主义者|||退休|||已婚|||大学||||||0421-2837937|||辽宁省朝阳市五一街二段14-21号, - 个人主页
- 听众数
- 3
- 在线时间
- 460 小时
- 相册
- 0
- 帖子
- 2983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好友
- 4
- 主题
- 10879
- 分享
- 0
- 注册时间
- 2007-9-12
- 最后登录
- 2017-2-5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391119
- 精华
- 4
- UID
- 10729
- 最后登录
- 2017-2-5
- 帖子
- 29834
|
这三种都是病人自己“作”出来的 越接近年关越高发
2016年12月13日08:11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临近年关,喝酒应酬多,工作过度疲劳,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的病人就多了。很多毛病,都是病人自己“作”出来的。
肝胆相照 互为表里
人体的胆,被称为“中正之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可分泌胆汁,促进消化,调节肠道压力。胆的重要性在于,它和人体其他器官都是有关联的。
“肝主情志”,情绪对肝的影响很大,人们常说“怒伤肝”,就是这个道理,而肝胆又是相连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肝,胆,神经,任何一个部分出了毛病,都会相互有影响。
胆囊炎有“忍”出来和“怒”出来的
“忍”出来的胆囊炎,此外还有“怒”出来的胆囊炎,它与胆石症都属于中医“胆胀”病的范畴,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关系十分密切。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赵志付教授在临床总结发现,胆囊炎患者的性格分一刚一柔两大类,因此治疗上也采用刚柔辨证的中医疗法。胆胀柔证患者多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治法给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胆胀刚证患者多性情急躁易怒,遇事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等特质。治法给予柔肝养阴,活血化痰。
胆结石偏爱三高之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汝福副教授介绍,在正常情况下,胆囊不会发生结石,结石“花落”谁家,亲近谁,得看个人的表现。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人,体内胆固醇增加,容易长结石。不能按时进餐的人,会使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给结石以可趁之机。胆囊壁发炎的患者,其胆囊收缩功能减退。长期禁食的人,胆囊内胆汁郁滞,都给结石安营扎寨提供了方便。此外,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化患者,或是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的患者,以及妊娠亦可引起胆汁郁滞,让结石找上门来。
熬夜易熬出肝硬化
精神压力大、常熬夜、重体力劳动、经常出差的人群是患肝病的高危人群。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侯宪聚表示,这些人群一定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他建议,长期熬夜的人,最好用倒时差的方式,在白天与晚上相应的时间休息。
侯宪聚指出,每天凌晨1时到3时,依照中医经脉循行理论,是足厥阴肝经运行的时间,此时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发挥肝的排毒解毒功能。因此,这时候安然入睡,可让肝脏运作、排毒,有利身体的健康。长期熬夜会造成肝、脾、肾功能紊乱、效率降低,最后引起负荷过重的现象而产生各种病变。
如果因工作性质需要熬夜,那就用倒时差的方法,在白天找一个相应的时间休息。
“把生物钟倒过来,也就把肝发挥排毒、解毒等功能的时间重新安排了。天人相应、天地相应,就是指只要有规律的生活,人体器官的运行时间也可以重新安排,而不会紊乱而导致各种病变。”侯宪聚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