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质量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高质量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有力保证。笔者结合审核经历,通过调研和总结典型案例,浅谈对企业实施高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如何有效控制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在工艺上消除和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影响风险,是管理者关注的事情。企业想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只能通过高质量精细化管理让运行目标更清晰,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让人才、产品、资金形成良性调配,让企业运营时的每一颗“螺丝钉”都转动起来,达成相互之间的协作,避免资源闲置或者资金流通不畅的情况,继而助其创产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实行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精细化管理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但是有些企业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最后反而增加了大量“额外”工作。事实上,一方面工作需要规范化,另一方面,工作更需要“减负增效”。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化繁为简,针对各项工作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精准施策,是精细化管理在标准化方面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实行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外延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从追求量的发展转向质的发展。因此,致力于实施内部精细化管理,抓紧抓实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企业软实力,提高内部整体水平,打造品牌,及时顺应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强化成本领域精细化管理,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抓好关键领域,逐级分解落实,夯实运行成本的基础管理。成本管理需要采取优化方案、改进管理手段等方式:一是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把目标成本落实到每个最小的可控制单位,甚至个人;二是从系统角度,通过平衡成本计划、时间计划、质量计划,达到成本、周期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三是组织保障,保证每一个项目的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四是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二)坚持“目标问题结果”导向,确保工作实效达成就企业发展而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通过健全“事前部署安排、事中加力推进,事后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将评议与考核结合起来,以此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例如对库存的精细化管理,可充分运用系统化思维,对库存管理的需求充分评估,在确保供货的前提下,压降库存成本,确立库存管理目标,加快备件周转,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坚持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战略备件清单,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需要统筹分阶段进行储备。又如在企业中实施“阶梯式优化提升法”,根据诊断结果设定一个总提升目标,再分段设定阶梯式目标,实施阶梯式提升,并制定阶梯式改进措施,每个阶梯按PDCA进行解决实施及关闭,从而通过阶梯式上升方法达到实现预期设定的优化提升目标。
以改革创新、节约办公成本、可持续发展、控制内耗为目标,在内部控制上率先要求各部门对每月计划进行预算,在这个基础上,估计各部门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对于降本增效实施良好的部门进行一定奖励并要求上报各部门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定期审查工作,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将监管、考核、奖惩纳入体系建设中,多渠道灌输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让其制度更健全、思想更深入,进而帮助企业发展。
(三)强化精细化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组织管控能力提升企业员工既属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同时也属于被管理者。因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员工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构建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需要把科学管理观念作为基础,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来开展管理工作。然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需要团队的配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提高和员工之间的沟通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落实管理措施,从而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同时也能够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引进素质较高和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重视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员工们对最新的管理体系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从下到上对各级员工都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各个管理环节均实现精细化和规范化。最后,同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事先对相关业务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企业的发展做到长期规划。
(四)加强关键过程精细化质量控制,实现提质增效良性循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加强过程关键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生产企业关键点控制,主要分布在:采购控制系统的改进,提升采购件质量稳定性和及时性;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改善提升,提高新产品技术质量稳定性;产品生产的工艺改良,提高生产效率,消除转序过程的质量影响风险;产品研发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改进等方面。加强关键过程精细化质量控制:一是要明确产品的质量目标。生产要围绕质量总目标而展开,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质量验收标准不低于国家验收标准。二是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出现异常,表明存在非研发技术局限性的质量问题,如不进行及时改善,则问题可能长期惯性潜伏,存在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导致产品质量成本过高问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作业技术过程直接形成的,因此作业技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和作业技术能力的充分发挥,是质量控制的着力点,包含了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组织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作业技术能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作业技术活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才能使作业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三是要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和控制。现场质量控制,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建立质量奖惩制度。每道工序完工并自检合格后,申报检验人员验收,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企业在实践中,只有不断摸索、总结,不断更新制度,做到实时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好制度的优势,以高标准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光临 易安论坛 (http://bbs.esafety.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