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应急救援 5.11.1 应急机构和队伍 5.11.1.1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5.11.1.2 企业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 5.11.1.3 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5.11.1.4 企业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 5.11.2 应急预案 5.11.2.1 企业应执行AQ 3013-2008第5.9.6.1条款规定,按照AQ/T 9002的要求,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重点考虑: a) 电极的软断、硬断; b) 炉内设备漏水; c) 液压系统漏油; d) 出炉口漏水发生爆炸; e) 电石锅倾覆; f) 停电; g) 停水; h) 中暑; i) 中毒。 5.11.2.2 企业应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5.11.2.3 企业应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评审、修订。 5.11.3 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5.11.3.1 企业应按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应急设施、装备,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并保持完好,严禁挪用。 5.11.3.2 企业应配备常用的医疗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 5.11.3.3 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记录,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5.11.4 应急演练 5.11.4.1 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 5.11.4.2 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车间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5.11.5 事故救援 5.11.5.1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 5.11.5.2 企业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应设警戒线。 5.11.5.3 企业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对伤亡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