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台湾华航的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日本冲绳那霸机场着陆后不久起火爆炸,机上165人全部安全脱险。无独有偶,2005年8月2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降落过程中被闪电击中,滑行冲出跑道,起火燃烧,并发生爆炸,但在飞机出事后不足两分钟内,297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全部安全离开。
这两起飞机事故创造的逃生奇迹,给民航安全管理带来了什么?因华航事故的原因正在调查中,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既不愿透露姓名,也不愿过多评论此事故本身。但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两年前的法航事故,比对这两起事故所创造的逃生奇迹。专家们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没有乘客的逃生知识,没有机组人员的临危不乱,没有机场快速的应对措施,这些奇迹都不会发生。
启示一:良好的秩序
日本NHK电视台详细报道了华航事故的全过程,并通过录像计算出,从第一个乘客逃出机舱开始,100多名乘客在94秒内全数逃出。NHK的报道特别提到,这次所有乘客全部安全逃出的原因之一,是乘客相互帮忙。从NHK还原现场所播出的画面可以看到,飞机开始冒火7秒后,前门的逃生梯先放下,30秒时火势明显变大,1分钟后开始有乘客滑下逃生梯,但有人可能是跌倒撞在一起,这时候已经跑走的人还回头帮忙,好让逃生梯不被堵住。起火后1分30秒时,乘客全部逃出,机师则是在15秒后,从驾驶舱跳下。几乎是同时,飞机爆炸。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2005年9月8日在斯里兰卡机场发生的恐慌。当时,一架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在科伦坡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塔台突然接到炸弹恐吓电话,飞机随即停飞,机组人员立即打开多个紧急逃生门疏散乘客。但惊恐的乘客一片混乱,酿成踩踏事故,1名女子死亡,64人受伤。经搜查,飞机上根本没有炸弹。
启示二:乘客的安全意识
出事华航客机如往常一样在那霸机场着陆,开始向停机场滑行。来自中国台湾的崔郑如坐在第7排右侧的座位上,突然发现右主引擎下有黑烟冒出来。他立刻通知了机组乘务员。接着,安全带的指示灯灭了,乘客纷纷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出行李,排队站在通道上。可以说,乘客的及时报警,给机组指挥逃生争取了时间。
专家介绍说,乘客在登机后,一定要认真阅读前排椅背上的安全须知,即使已对这些程序了如指掌,再看一遍也没有坏处。还有,登机后,应数一数自己的座位与出口之间隔着几排。这样,即使机舱内充满了烟雾,仍然可以摸着椅背找到出口。
启示三:机组人员果断冷静
华航客机的正机长是48岁的台湾籍驾驶员犹建国,当他发现险情后,立即口头下达了紧急逃生命令。过去军中的训练,让犹建国养成了临危不乱、冷静稳健的个性,他几乎在起火的最后一刻才从近二层楼高的驾驶室跳下。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机组人员,机警且迅速地疏散乘客,确定乘客都离开后才逃离。
同样,在两年前的法航事故中,机舱内的灯全部熄灭,一片漆黑。飞机一停稳,机组人员立即打开紧急逃生通道,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疏导惊慌失措的乘客逃离。而副机长在弃机逃生前,还把飞机内部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
启示四:机场应变迅速
华航客机起火,日本冲绳那霸机场立刻关闭,起火5分钟后,日本国土交通省已成立紧急应变小组,冲绳出动近百辆消防车辆和救援车辆迅速赶到,紧急应变小组坐镇指挥现场救援,并与华航保持联系,在事故发生一个多小时后,机场重新开放。
1985年,日本一架从东京飞往大阪的客机撞山坠毁,造成机上520人罹难。由于空难发生在晚上,经验、照明、救援工具不足,让许多乘客来不及及时被救出而白白丧命。事故发生后,日本有关部门立刻制定了救援标准流程,并添购了大批装备,不让同样的遗憾再次发生。
另外,华航客机在进入停机坪时,机场地勤人员目击到飞机发生漏油,就在驾驶人员企图熄灭引擎的时候开始起火,地勤人员赶紧将这一情况告诉机内,机组人员立即安排乘客紧急逃生。正是这一连串争分夺秒的努力,避免了一场特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