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强化练习题(3)
31.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全面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是:( )
A.安全生产委员会
B.安全检测部门
C.HSE运行办公室
D.安全生产科
32.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 )及其( )。
A.形态 数量
B.生产方式 储存类型
C.协调性 干扰性
D.危险特性 数量
33.划分安全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由于评价目标不同、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特点。下列属于常用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的是( )。
A.以事故类别为主
B.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
C.以安全生产各个部门为主
D.以重大危险源为主
34.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的过程。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评价
C.系统安全分析
D.安全验收
35.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设置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可以只
B.不必
C.不能只
D.视情况是否
36.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中,对应急行动进行记录的文件为( )。
A.一级文件。
B.二级文件。
C.三级文件。
D.四级文件
3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共有( )。
A.2个
B.3个
C.6个
D.8个
38.以下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指出,乡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B.《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职责。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D.《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9.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实施风险管理基本程序是:( )。
A.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B.风险分析、提出方案、实施方案
C.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D.风险调查、原因分析、整改、评审
40.通常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 )中可同时进行事故调查。
A.应急策划
B.应急准备
C.应急响应
D.现场恢复
41.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素中,对救援设备、交通工具、个体防护有明确要求的要素是( )。
A.机构与职责
B.应急资源
C.教育、训练与演练
D.互助协议
42.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生产作业区乙炔、氢、甲烷三种物质的临界量圴为1吨,而实际使用量分别为0.5、0.3和0.6吨,在如下哪种情况下应辨识为重大危
险源?
A.同时使用了乙炔和氢
B.同时使用了氢和甲烷
C.同时使用了乙炔和甲烷
D.都未达到临界量,无重大危险源
43.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汽油属于( ).
A.爆炸性物质
B.易燃性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44.( )不是企业第一领导者的职责。
A.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所需的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B.主持召开企业定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相应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C.按国家规定,确定本单位安全工作机构和安技干部编制。
D.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及时解决生产中不安全的问题。
45.根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分为( )。
A.十类一百一十五种
B.十类九十九种
C. 十类一百零五种
D.九类九十九种
46.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与导致矽肺发病的关系最重要( )。
A.粉尘浓度
B.接尘工龄
C.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D.个体素质条件
47.已知上半年单位甲发生过轻伤、重伤、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单位乙仅发生过轻伤和重伤事故。如记单位甲为A,单位乙为B,试求A∪B及A∩B发生的事故?(用集合符号表示)
A.A∪B={轻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轻伤、重伤事故}
B.A∪B={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死亡、重伤事故}
C.A∪B={轻伤、重伤、重大伤亡事故};A∩B={重伤、死亡事故}
D.A∪B={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A∩B={轻伤、重伤事故}
48. 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常用方法是( )。
A.作业环境监测
B.生物监测
C.健康监护
D.劳动能力鉴定
49. 预防苯中毒的根本性措施是( )。
A.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
B.作业环境定期监测
C.通风排毒
D.实施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50.我国安全生产的两个责任主体是:
A.企业经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B.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
C.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
D.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31-35: ADBCA 36-40:DCBCD 41-45:BCBDA46-50: CADAC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