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博客公告
    载入中.......................
时间记忆
    载入中.......................
博客登陆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留言
    载入中.......................
博客相册
博客好友
    载入中.......................
友情连接
博客统计
    载入中.......................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一到三十) | 2010-6-22 8:51:00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一)
简答题:
 
×月×日14时7分,某发电厂与l号机组配套的锅炉发生了炉膛爆炸,造成死亡23人,重伤8人,轻伤16人;锅炉标高21米以下损坏情况自上而下趋于严重,冷灰斗向炉后侧塌倒呈开放性破口,侧墙与冷灰斗交界处撕裂水冷壁管31根,立柱不同程度扭曲,刚性梁拉裂;水冷壁管严重损坏,有66根开裂;炉右侧21米层以下刚性梁严重变形,三台碎渣机及喷射水泵等全部埋没在内。事故后,清除的灰渣堆容积为934立方米。停炉抢修132天。这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0万元。
该锅炉是由美国ABB—CE公司制造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8.2兆帕,主蒸汽温度540℃,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锅炉于1989年制造,1991年10月30日投入试生产。
事故前锅炉运行存在以下不正常情况:
3月5日20时以后,为降低再热器管壁局部超温,四角布置的摆动式煤粉燃烧器由水平位置向下调至最大倾角位置,但再热器局部管壁温度仍经常出现大于640℃(壁温报警值为607℃)。
3月6日以后,高温再热器管壁温度(第36点)仍超温,虽采取降低负荷至400兆瓦、加强吹灰和增大减温喷水量等措施,但吹灰的有效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仍出现该管壁温度升至640℃以上,最高达662℃。
3月9日开始,高温过热器管壁温度超过允许极限值(壁温报警温度为594℃),经常超过620℃,最高达640℃。
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1号锅炉无较大操作。14时,机组带400兆瓦负荷稳定运行,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再热蒸汽温度512℃,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在负0.09千帕,再热器管壁温度(第36点)为621℃,过热器管壁温度(第35点)为609℃。磨煤机A、C、D、E磨运行,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CS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
锅炉在运行中于3月10日14时07分后,锅炉集控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MFT(主燃料切断保护)跳闸,切断燃料供给: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和停运两组送、引风机。事故发生时保护动作正确。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严重结渣造成的静载,加大了块焦渣下落的动载,致使冷灰斗局部失稳,导致侧墙与冷灰斗连接处的水冷壁管撕裂;裂口向炉内喷出的水、汽工质与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升温膨胀,使炉内压力大增,并使冷灰斗塌陷扩展;炉膛水冷壁的包角管先后断裂,喷出的工质容数量大增,炉膛压力陡升。在渣的静载、动载和工质迅速扩容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锅炉21米以下严重破坏和现场人员重大伤亡。
锅炉严重结渣和再热器、过热器局部管壁温度超温与锅炉炉膛结构设计、受热面布置不完善以及运行指导失当有直接关系,它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电厂运行管理及上级领导部门管理指导方面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到题干括号内。
1.锅炉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发生事故,除紧急妥善处理外,应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
A.主管部门
B.公安部门
C.消防部门
D.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E.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2.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
A.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
B.不断加大向锅炉进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
C.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
D.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发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E.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3.以下有关紧急停炉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紧急停炉时,要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
B.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沙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挡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
C.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
D.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
E.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4.该锅炉在操作、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
A.锅炉爆炸
B.高温灼烫    
C.透水
D.机械伤害
E.触电 
标准答案:AD,ABCDE,ABCDE,ABDE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二)
简答题:
1、 2000年7月9日4时40分,某公司二矿区井下发生一起运矿卡车失火事故,死亡17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一、矿井概况
二矿区始建于1966年,1982年投产,1998年1月与原井巷公司合并成立新的二矿区。二矿区是某公司的主力矿山。矿石储量占该矿区总储量的76.5%,到1998年底保有地质储量29 720万吨,年出矿量220万吨。
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机械化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多风机并串联微正压通风系统。目前矿区有两个主要回采中段:1250中段和1150中段。1250中段回采1218分段,1150中段回采1138分段。1250中段的1198分段和1150中段的1118分段目前正在开拓之中。此次事故发生地点在1138-1118分段的斜坡道岔口处。
二、事故经过
7月9日零点班接班后,9号车司机赵某下井与维修工修理9号车,凌晨1时多,经试车仍不能正常运行。赵因无活可干便步行到1150计量室,遇见12号车司机王某在拉完9车矿石之后因感冒头晕在计量室休息。王某得知赵某的车未修好,便将12号车借给赵某,这时约是凌晨2时。当赵某拉完第7车矿石后,看到车上温度表已达到170℃,便驾车到1138-1118水平的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不到10分钟,大约凌晨4时40分再次启动后,发现发动机右后脚下面着火,就取下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没有灭掉,就跑到5号车范某处,两个各拿了一个灭火器灭火(有一个灭火器是空的),但火还是灭不掉。赵某又跑到一工区找灭火器,一工区值班员许某说“灭火器是空的”。5时20分,许某在帮助灭火过程中,向矿调度室调度员夏某作了电话汇报。赵随后找了两个水桶,与13号车司机刘永宏、5号车司机范玉江提水去灭火,因火势很大,用水灭火也不起作用。赵某又跑到1118维修硐室内找灭火器未找到,赵就让硐室内的岳某向计量室打电话(但未打通),尔后赵又返回现场,试图让铲运机铲断水管用水灭火,但因铲运机司机不在而未成。这时赵某看到巷道内烟很浓,并感到头痛无力,便摸着巷道走到了1150中段休息片刻后,乘罐车出井,约7时到地面,再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卡车着火时,1118中段作业点共有施工人员59名。7月9日5时30分,临夏二建六队值班长孔某在1118中段5号溜井焊钢模时,发现有烟从溜井上面下来,就跑到6号道,待一会6号道也进来烟后,即组织人员往2号道有通风井的地方跑。当时有人提出硬冲1118-1138斜坡道,他就制止他们不要去,但仍有好多人不听制止跑往1118-1138斜坡道,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40人相继撤离到通风井处而脱险。
在事故中死亡的17人中,中国煤炭五公司第二工程处10人,浙江省苍南第三公司4人,临夏二建工程公司2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公司1人。
三、事故原因
经调查确认,这是一起由于12号运矿卡车油管接口存在渗漏现象,发动机工作时间长,排气管温度过高,经长时间高温烘烤,渗漏的油在启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再启动时,因磁力开关触点或启动机搭线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气体,燃烧中油箱油管内压力增大,形成断裂,油料泄漏,遇明火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CO、SO2、NO2、NO、CO2、橡胶微细颗粒等),致使17人中毒窒息死亡、2人重伤的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是:
(一) 井下运输安全管理不严,车辆检查维修质量达不到安全要求,埋下火灾隐患。9号车司机赵某与12号车司机王某违反规定私自换车,使12号车辆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发动机周围温度过高,而且该车检查、维修质量差,油管接口渗油,因而埋下了火灾隐患。
(二) 司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不立即报警延误灭火时机。司机赵某,发现卡车显示达到170℃的警戒温度后,未按停车不熄火、用叶轮扇风冷却的规定操作,而是停车熄火,在温度没有降到安全界限的情况下再次启动,因电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火灾。起火后,赵某没有立即报告,在数次试图灭火不成的情况下又离开现场出井,也没有向任何部门报告,延误了灭火的时机。
(三)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无人指挥。掘一工区主管设备副主任王某,违反拖车时设备主任必须到现场指挥的规定,在家中电话同意上一班值班班长安排当班值班长干拖车的工作,事故发生时值班员不在现场,人员撤离工作无人指挥,致使一部分作业人员盲目进入灾区。
(四) 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已查明,98年以后矿井没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过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灭火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井下巷道安全标志设置不符合规定。火灾发生时,矿调度室没有立即向公司调度报告,对事故的扑救和人员的撤离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度,井下通讯联络不畅通,多处灭火器材不能使用,事故地点附近无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地面消防车因外部尺寸过大进不了井筒,待拆卸了梯子后才入井灭火。
(五)外包工程施工队,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该矿承包工程的四个施工队安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规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缺乏应急和安全撤离等应有的知识,部分作业人员因选择了错误的避灾路线而伤亡。
(六)该公司领导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矿山安全法规重视不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和查处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一个原因。
四、防范措施建议
(一) 加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 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措施、规程等落实到每个基层和每个作业人员,形成有效预防事故的管理机制。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包括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和防灭火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配备必要的救护、急救装备和器材,按规定设置矿山安全标志,以增强抗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四)要依法编制和实施以防止火灾事故为重点的矿山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及时检查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切实做好各类事故的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查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清理整顿,安全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不准承包工程;承包施工队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法培训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松懈、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限期停产整顿,愈期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取消其承包资格,对达不到培训规定的作业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问题:
1. 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 应急培训的范围包括什么?
3. 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 训练和演习类型有哪些? 
 
标准答案:
1. 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
(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社区居民的培训。
(3)企业全员的培训。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3. 基本应急培训是指对参与应急行动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的最低程度的应急培训,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尤其要加强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
以火灾和危险品事故为例,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等内容。
4.根据应急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
(1)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
(2)专业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
(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战术训练可分为班(组)战术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过
训练,可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4)自选科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在确定训练科目时,专职救援队伍应以社会性救援需要为目标确定训练科目;兼职救援队应以本单位救援需要,兼顾社会救援的需要确定训练科目。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三)
简答题:
19××年×月×日,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吨氯气波及7.53k㎡,事故共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
【事故原因】: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温州市某药物化工厂(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药化厂该工段生产设备简陋,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从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问题:
1.这起事故按严重程度构成什么事故?
2. 这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如间接经济损失为130万元,请问这起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应为什么事故?
3.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包括哪些项? 
 
1.这起事故按严重程度构成特别重大事故。
2. 这起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应为特大损失事故
3.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是: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助费用;歇工费用。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四)
简答题:
1、 某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8×年×月×日,某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04个小时才完全扑灭,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事故原因】:
经事故调查确认此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半地下混凝土油罐)本身存在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燃罐内的油气所致。
进一步分析深层次事故原因如下:
(1)某油库库区建设忽视消防安全要求,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不到1.5km2的面积,储油规模达76万立方米,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而且部分油罐建在半山坡,输油生产区建在山脚下。一旦油罐起火爆炸,首先殃及生产区。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该油库4#、5#混凝土油罐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一方面,这种油罐在结构上存在着固有缺陷。另一方面油罐建设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受雷击。1985年7月40油罐即遭到雷击起火。后虽采取了避雷措施,但仍不符合安全要求。
(3)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不严。这次事故发生时,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但装设在油罐顶上的消防设施由于平时没有检查维护而不能使用,贻误战机。
(4)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经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都未引起重视;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下发的《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直到事故发生时还压在某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输油公司安全科处,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对有发生……,这些也都构成事故隐患。
问题:1. 事故调查组成员条件应满足什么条件?调查组成员应遵循规范有哪些(至少提出六条)?
2.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如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分析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其程序是什么? 
标准答案:
1.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循如下规范:
(1)遵循对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原则;
(2)对信息、事实或物证不得采取歪曲、隐藏或销毁的态度;
(3)力求将所有可用于确定事故原因的、经证实的、记录下来的信息,提给调查组的任何成员;
(4)处理任何可能不利于某些人、单位或机构的信息要特别谨慎,必须有事实证明。时刻记住调查过程中的批评始终是对事不对人(包括单位或机构);
(5)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和分析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情况和状态。必须注意,并善于否定那些不真实的情况;
(6)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作出判断和评估要特别谨慎,因为个人的经验往往并不是最正确的;
(7)不要匆忙地作出结论,特别是在调查的初期。积极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事实,即使它们初看起来似乎与事故无关。必须注意,如果只从个人看来是正确的一个方向寻求答案,可能发生差错并使一些初看并不重要的信息丧失掉;
(8)与其他单位参加调查的人员讨论问题时要委婉和客观,当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时要拿出论据,平静地进行商讨;
(9)凡是提出来商讨的问题,自己首先要把它弄清楚。
(10)遵守调查纪律,严格保密制度。
2.事故调查报告中应当包括主要的信息有:
1)背景信息。
(1)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
(4)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5)操作人员及证人。
(6)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2)事故描述。
(1)事故发生的顺序;
(2)破坏的程度;
(3)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
(4)事故的类型;
(5)事故的性质;
(6)承载物或能量(能量或有害物质)。
3)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4)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预防事故再发生的建议,包括立即采取的措施以及长期的行动规划。
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6)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
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 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程序如下: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油库各种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制油库布置图。
(2)分析已发生的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3)确定顶上事件,本案例中油库火灾爆炸即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或频率),以此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图,从顶上事件起,逐级找出直接原因的事件,直至所要分析的深度,按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事故发生的概率,确定所有事故发生的概率,标在事故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五)
简答题:
1、 ×月×日晚20点50分,A大酒店电梯在维修过程中,水工傅某被突然启动上升的电梯轿厢与井壁挤压,当场死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某市军队离退休安置办于1996年10月为所属A大酒店从B电梯厂购回两台电梯,并由该厂负责组织安装。1997年4月经C省建委电梯检测部门验收后,颁发了《电
梯准用证》,交酒店使用。
1998年3月,市劳动局及其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进行监察和检测时,查出电梯存在多处严重隐患,并发出《电梯整改通知》。市军休办根据劳动部门的整改意见,当即邀请原电梯厂
派员维修(合同保修期为一年)。后该厂技术员李某5月5日来到某大酒店,并要求酒店派员协助维修。5月28日晚在加班维修时,该电梯厂技术员李某和酒店电梯工郭某某在A台电梯
调试,酒店水工傅某(死者,临时工)从电梯工郭某处拿走B台电梯钥匙,打开五楼电梯门,进入轿厢顶部协助焊接维修。20点50分,电梯突然启动上升,傅某被挤死在电梯井道内。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水工傅某在无电梯维修操作证和不懂电梯性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轿厢顶部,且未将电源开关旋至检修位置,厅门关闭后因上层呼梯导致电梯启动,被突然上升的轿厢与井壁挤
压,是造成这次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鉴于傅某某已因工死亡,不予追究。
2. B电梯厂制造的这台电梯轿厢顶部未设护栏,给电梯的保养维修留下了不安全隐患,且在此次维修过程中指导不力,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应负一定的责任。
3.电梯工郭某将电梯门锁钥匙给无证人员拿走,让其进入轿厢顶部维修而未采取任何措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应负一定责任。
4. A大酒店经营承包者缺乏安全意识,指派无电梯维修证的人员上岗维修,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对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5. C省建委电梯检测部门对该台电梯轿厢顶部无护栏等多处严重缺陷未查出,就颁发了《电梯准用证》,致使存在不安全隐患的电梯投入运行,应负一定责任。
6.市军队离退休安置办在电梯安装和维修过程中未严格按国家有关电梯管理的规定办理,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力,应负领导责任。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起事故的事故类型是什么?
2. 在这起事故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有哪些?
3. 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什么? 
 
标准答案:
1. 这起事故的事故类型是起重伤害。
2. 这起事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是B电梯厂制造的这台电梯轿厢顶部未设护栏,电梯存在多处其他隐患。这起事故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一是没有电梯维修操作证的水工傅某违章进入轿
厢顶部,且未将电源开关旋至检修位置;二是电梯工郭某将电梯门锁钥匙给无证人员拿走,让其进入轿厢顶部维修而未采取任何措施。
3.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①A大酒店经营承包者缺乏安全意识,指派无电梯维修证的人员上岗维修。
②C省建委电梯检测部门对该台电梯轿厢顶部无护栏等多处严重缺陷未查出,就颁发了《电梯准用证》,致使存在不安全隐患的电梯投入运行。
③市军队离退休安置办在电梯安装和维修过程中未严格按国家有关电梯管理的规定办理,安全意识淡薄。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六)
匹配题:
1、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
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
,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
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816-1992)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是:()。
A.槽罐车A破碎的玻璃
B.标志灯不亮
C.槽罐车上的橡胶物质
D.油罐储油量
E.剧毒物
2、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槽罐车A和货车B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上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B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重伤事故
D.一般事故
E.较大事故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描述,应追究()刑事责任。
A.槽罐车A驾驶员甲
B.货车B 驾驶员乙
C.附近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组 
标准答案:E,A,A,A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七)
案例分析题: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
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
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
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1、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
B.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慰问抢险救援成员
D.寻访驾驶员A   
E.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A.中毒死亡的人员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D.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A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3、《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运输单位需要()。
A.运输资质认定
B.驾驶员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
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化学用品运输许可证 
标准答案:AD,ABCD,ABCE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八)
简答题:
1、 ×月×日14时15分,某制药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烘干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强力爆炸,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该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入药品。这种药品属化学危险物品,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故自已生产。
事故当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公斤。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个小时,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9时,将
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5日停电,一天没开机。6日上午8时,当班干燥工马某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员胡某二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杨某
送热汽,又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又回到干燥房。9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验。下午2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分钟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
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1台、干燥器1台,定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米,外壳撞倒北墙飞出8.5米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第一分蒸汽阀门没有关,第二分蒸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量的压力表是0.1MPa。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
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在没有关严两道蒸汽阀门的情况下,下午2点通知停抽真空,造成停抽后干燥内温度急剧上升,致使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
因遇过热引起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2.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
3.该厂用的干燥器是仿照某制药厂的干燥器自制的,该干燥器适用于干燥一般物品,但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就不一定适用。
1.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
2. 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3.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是什么?
4.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标准答案:
1.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这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
事故发生;②该厂用的干燥器可能不适用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这是物存在不安全状态。
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①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②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的培训
不够;③其他的一些管理原因。
2. 这起事故干燥工马某、苗某应负直接责任;厂领导班子应负领导责任;干燥器的设计人员应负技术责任。
3.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是:
①严格按照国家对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来设计、生产、储存。
②投产前要请有关部门对现有厂房、设备、工艺规程等进行论证、鉴定验收同意后再投产。
③企业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于部、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特种作业工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4.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①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②设置安全装置,并保证准确有效;
③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④保证电气安全,检查供电线路完好,无超负荷运行;
⑤定期维护、检修机器设备,有维护保养和检修计划;
⑥机器设备的布置和工作地点的整洁,不乱堆放杂物;
⑦配备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二十九)
简答题:
1、 某煤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井安装了瓦斯检测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月某日,228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68.23万元。经查,事故
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1.分析与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
2.分析与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标准答案:
1.与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主要是:
没有认真落实煤矿井下防止瓦斯爆炸的相关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有:
①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主要是加强通风,合理布置巷道等;
②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③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主要是控制各种点火源;
④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2.该矿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如下:
(1)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就进行生产,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淡薄。
(2)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说明该矿工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做的不好,也说明该矿对于违章的情况纠正不力。
(3)事故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责任没有落实。
(4)工人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说明该矿忽视工人安全防护,缺乏安全投入。
3.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该矿应采取的整改措施有:
(1)做好安全技术整改。包括合理布置巷道、完善通风系统、落实防瓦斯爆炸、防冲击地压措施,
(2)落实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
(3)要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证培训与考试、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考试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09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内部试题(三十)
案例分析题:
 
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
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辆运输。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1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又招聘从业
人员甲,现有从业人员12人。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E.四年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该企业燃煤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戊类
3.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A.16学时
B.24学时
C.32学时
D.48学时
E.72学时
 
标准答案:C,D,E 
解  析:
1.【解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
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解析】: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是丁类。
3.【解析】: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
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 标签:安全 知识 
  • 原创 | 2016-9-30 12:43:46
    原创(游客)http://rywywj.lofter.com/post/1e6a80c3_c823c96 http://njryw168.lofter.com/post/1e6983e5_c7e8b91 http://rywydx.lofter.com/post/1e6a68e3_c80caa9 http://rywkdks.lofter.com/post/1e698063_c7f4464 http://rywydx.lofter.com/post/1e6a68e3_c80c593 http://rywkdks.lofter.com/post/1e698063_c7eb43b http://njryw168.lofter.com/post/1e6983e5_c7ed91a http://rywkdks.lofter.com/post/1e698063_c7eb58b http://rywydx.lofter.com/post/1e6a68e3_c814c78 http://rywkdks.lofter.com/post/1e698063_c7f4607
    By:原创(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原创 | 2016-9-28 18:07:43
    原创(游客)http://bjseoywj.lofter.com/post/1e66bf3e_c710550 http://wztgywj.lofter.com/post/1e65f473_c6ea174 http://wztgywj.lofter.com/post/1e65f473_c6ed13f http://wztgywj.lofter.com/post/1e65f473_c6eeaed http://seogsywj.lofter.com/post/1e634756_c6dde14 http://wztgywj.lofter.com/post/1e65f473_c6ef5fc http://bjseoywj.lofter.com/post/1e66bf3e_c711578 http://ywjseo.lofter.com/post/1e634752_c6500be http://bjseoywj.lofter.com/post/1e66bf3e_c70f5b1 http://seogsywj.lofter.com/post/1e634756_c6de7a8
    By:原创(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原创 | 2016-9-6 18:32:02
    原创(游客)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c2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c1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c0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f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e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d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c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b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a http://rywpxl.lofter.com/post/1e5a849c_c3d39b9
    By:原创(游客)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易安

博客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