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美元罚单之警示:忽视安全,企业要黄
16亿美元罚单之警示:忽视安全,企业要黄
事故形态千变万化,原因却总是那么几条。美国加州圣布鲁诺市2010年发生的天然气爆炸事故(见本报4月14日一版报道),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回顾这起事故,其原因依稀相识:企业与监管机构利益输送,监管责任不落实,企业在安全生产上任性放肆,然后事故就找上门了。
事故企业被开出了16亿美元的罚单。离事故发生已近5年,处罚可能有些晚,但还是结结实实地打在了事故企业的痛处。让肆意妄为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也给其他抱有侥幸心理、妄图逃避责任的企业狠狠敲了一记警钟。套用一句俗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企业不遵守法规,减少安全投入,只是短期得利。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企业管理漏洞百出,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东窗事发之时,将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这话不仅仅适用于国外企业。当前,国内有的企业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底线,放松安全管理,得过且过;一旦出了问题就急着堵截舆论,托关系找后门,妄图息事宁人,而不深入反思事故原因:隐患整改了没有,管理跟上了没有,责任落实了没有……若让这样的企业蒙混过关,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心怀侥幸。
少数官员为了蝇头小利,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对眼皮底下的隐患视若无睹,坐视一些企业放松安全管理,侵害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权益。一旦出了事故,甚至发现重大风险,都必须坚持“一票否决”、追究责任。否则,安全生产岂有宁日?
责任要落到实处,处罚就决不能“软”和“宽”。秋后算账虽晚,总算是落到了实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对这起事故的查处和追责,再次给某些人和企业提了个醒:忽视安全,迟早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