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楼火灾的应急救援亟待加强
原创:高楼火灾的应急救援亟待加强
(原创,转载需经本人同意)
孙锡云
从央视大火到上海高楼大火,从上海高楼“11.15”大火到广州越秀“12.15”大火,在这一次次的高楼大火中,都显示出我们的应对高楼大火的不力,暴露出在救援方面的短腿,需要我们去改进、去弥补。
首先,需要加强消防设备的救援能力。广州建业大厦“12.15”大火再次让人们知道了,国内大部分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高度是极其有限的,大部分覆盖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据有关资料介绍,只有北京、广州等极少数的城市装配有极小数量的高度可达七八十米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而这次广州虽然也有七八十米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有关媒体报道是受交通管制和围观群众影响),一时进入不了火场。火灾发生约七八个小时后,78米高喷车才投入使用。至于灭火用的直升机,姑且不说有几个城市能够拥有,即便拥有了,在滚滚浓烟面前,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以此看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楼越来越多,高楼的应急救援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楼内部的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甚至成为摆设。据媒体报道,广州市消防部门在解释广州建业大厦为何扑救难度大时称,“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喷淋系统、排烟系统无法使用”。 据专家介绍,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从技术上讲主要靠“自防自救”,除了常规的消火栓设置,一般还要求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排烟系统和自动报警装置。由于广州建业大厦的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的灭火的难度,成为难以扑灭这场大火的原因之一。其实高楼火灾应急救援也有成功的案例。2009年4月19日,南京中环国际广场发生火灾。当时南京也没有100米以上的消防车。与广州建业大厦不同的是,中环国际广场从起火到最终扑灭用了不到1个小时,成为全国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的火灾,之所以能在1个小时内扑灭,除了消防队员奋力救援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广场的内部消防设施完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
再次,避难层的设置缺乏。按国家标准,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为超高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超高层建筑在大城市已屡见不鲜,二线、三线城市的建设计划亦屡屡刷新高度。有消防专家建议,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每隔15层设置火灾避难层,以便难以逃出大楼的受困人群躲避火势。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楼都没有设置避难层,有的即使设置了避难层也可能挪作他用,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最后,预防措施要落实。广州建业大厦一直被列为火灾隐患重点单位。仅今年内,越秀区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在最近4个月内至少三次前往该大楼进行安全检查并要求整改。但是建业大厦开发商和商户在随大流、心存侥幸等心理的作祟下,对消防隐患整改置若罔闻,整改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导致了这次火灾事故的发生。假如开发商和商户能按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假如有关执法部门再硬气一些,对消防隐患做到毫不手软,依法办事,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可能这次火灾事故就不会发生。
(孙锡云 原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