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不两直”进行到底
将“四不两直”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这一要求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要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查真问题、看原生态,就必须做到“四不两直”。
“四不两直”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在今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后派出22个暗查组,对19个省份的180个生产经营场所“突然袭击”,查处了大批隐患,给地方和企业很大触动。这一做法令人耳目一新,深得民心,网上网下一片赞誉。总局随后通过制度固化了暗查暗访这一创新成果,出台了《转变作风开展安全生产暗查抽查工作制度》。无独有偶,许多中央部门、地方政府也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暗查暗访,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由此,到基层、进一线,看实情、查隐患,一股股安全生产的正能量不断汇集,奔腾如潮。
“四不两直”重在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必须提高认识、自觉运用。
“四不两直”是发现隐患与问题的重要途径。事故源于隐患,看不到隐患、查不出隐患,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隐患。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安全生产检查形式主义严重、饱受诟病,比如提前下发通知、只听念稿汇报、分级对等接待,检查时前呼后拥、反馈时你好我好等,有人将其总结为“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这样的检查查不出隐患,反而会使隐患不断累积,助长麻痹、松懈情绪,直至事故爆发。
“四不两直”是促进两个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抓安全生产工作,就应该“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然而,在不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目前还扮演着保姆角色,群众监督、社会支持还缺乏有效可靠的手段,企业缺乏关注安全、提升安全的动力。通过“四不两直”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向社会曝光,引起各方关注,让企业产生压力,是厘清政企责任、回归各自定位,进而实现和保障群众监督、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
“四不两直”是反对“四风”、真抓实干的重要体现。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形式主义表现为重当前轻长远,重部署轻落实,缺乏“钉钉子”抓落实精神;官僚主义表现为对基层、企业了解不深不透,抓工作凭主观经验;享乐主义表现为安于现状,怕麻烦、图省事;奢靡之风表现为讲排场、图享乐、铺张浪费。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就是要多进基层了解实情,看出问题、找出差距,及时纠正、改进、提高,防范事故发生,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不两直”指示要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好、用足这项制度创新成果。
广宣传。通过及时、详细公布暗查暗访的结果,尤其是持续曝光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四不两直”检查。通过沟通协调,在更多的地区、部门、行业推行“四不两直”制度,使暗查暗访成为安全生产检查的常规首项选择。
严奖惩。对暗查暗访发现的问题,除了现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后,还要责成地方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取证、依法严厉处罚,使深查隐患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对暗查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并予以相应的表彰。
长坚持。一曝十寒,终归无益。没有制度、措施保障,“四不两直”这一利器也会黯然失色。只有不断吸取实践经验,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才能让“四不两直”不断发挥作用,更有效有力地促进全国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