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监管取得可喜成绩 形势依然严峻
职业卫生监管取得可喜成绩 形势依然严峻
■□本报记者 李学玲 王凌思
作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在2012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人员突破5000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认真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预防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强职业卫生法规规章建设,职业卫生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积极推进职能划转和机构队伍建设,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对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开展了全国性的职业卫生培训;稳步推进职业卫生技术体系建设,加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力度;全力推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
截至2012年底,全国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数量为37万多家,比上年增加了18万家,其中广东4.9万家,河北3万家。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3个地级市和1541个县(区、县级市)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划转了职能,各级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总数达5000余人。
连续开展专项整治
2012年,国家安监总局紧密结合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实际,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石英砂加工、木制家具制造、石棉制品、金矿开采等行业领域连续开展专项治理,责令停产整顿和关闭了一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取缔了一批非法企业。一些省市对汽车制造、船舶修造、铅酸蓄电池生产、制鞋、箱包加工、电子等行业企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如广东省对使用粘胶剂企业进行专项治理,勒令停产整顿1595家,关闭951家。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完善装备、保障执法、支撑有力”的原则,国家安监总局积极推动职业卫生支撑体系建设,发布了首批198名职业卫生专家名单。内蒙古、云南等省(自治区)建立了职业卫生专家库。国家安监总局对118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申请进行了审核、审查或验收。湖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把安全监管部门出具的职业卫生预评价审核批复作为项目立项必备条件之一。2012年仅江苏省就完成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1066项,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五大问题有待解决
数据显示,我国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2亿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2012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时见诸报端的有关职业病的报道,不断提醒人们,职业病危害防控形势还十分严峻,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危害分布领域广、受害人数多,并随着工业进步,新的职业病危害不断增加;二是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工作基础薄弱,工人作业环境恶劣;三是政府、用人单位及职工、百姓等方面,还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病防控的重要性;四是职业病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影响大;五是运转有效的监管体制尚未形成,目前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还有6个单位的职能划转没有到位,地市和区县没有划转职能的比例更高;六是监管队伍执法能力不足,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需要。
2012年2月,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日前,湖北省荆州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地区新增各类职业病41例,其中新增尘肺病35例。
这些数据都在提醒人们,职业病危害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
全力抓好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