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习题(2)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习题(2)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 )进行探测的。
A.烟气浓度 B.烟气成分 C.光学效果 D.烟气流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非接触式火灾报警是利用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如感光火灾报警器,利用火灾初起期物质燃烧时,火焰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制成红外线检测器和紫外线检测器,前者利用硫化铝(后者利用紫外光敏二极管)作为敏感元件,遇到红外辐射时即可产生电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报警。参见教材P205。
2.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参见教材P180。
3.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 参见教材 P184。
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 )。
A.动力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流式燃烧 D.紊流式燃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化工厂的火炬燃烧过程是含可燃气体的尾气(废气)在火炬端头先形成燃料堆,然后逐渐扩散到燃烧区,而火炬周围的空气也逐渐扩散进入燃烧区。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区逐渐混合和燃烧,形成一种稳定式燃烧,即扩散燃烧。参见教材P176。
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与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参见教材 P184。
6.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气进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内形成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为81%,而氨为28%,只要有19%的空气进入乙炔罐或管道内,就有爆炸危险,而氨的容器管道需进入72%空气才有爆炸危险,这也是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许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时,空气容易进入罐内,所以说,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参见教材 P185。
7.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参见教材P214。
8.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燃烧和化学性爆炸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因此,防火和防爆采取通风良好的技术措施都是为了控制可燃物,只不过对防爆技术来说,通风良好的作用是将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控制在大大小于(1/5~1/4)爆炸下限,从而不会在车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参见教材P214。
9.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剂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系统压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燃气系统着火时,燃烧剧烈尤其是高压燃气系统一旦着火,火势迅猛,消防器材往往无济于事。此时,立即关闭截门是属于灭火措施的隔离法,其作用是阻止系统内的可燃气体继续进入火场,从而有利于灭火。参见教材P214。
10.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
A.消除氧化剂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温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灭火措施隔离法是使可燃物与着火源区域尽快隔离,例如在建筑物内的火场上打出一道水墙,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着火区域隔开,并尽快将可燃物撤离到安全地带,从而有利于尽快将火灾扑灭。参见教材P201。
11.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随着管径的减少,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变窄,直到不炸,不炸的管径称为临界直径。限制管径是防爆技术措施之一。以上说明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参见教材P187。
12.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燃粉尘堆积起来或在地面积成厚厚一层,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只会着火。如果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越容易飞扬起来,并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亦越大。参见教材P184。
13.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 )。
A.变窄 B.变宽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通过实践表明,降低可燃性混合的初始压力,爆炸极限范围变窄,直至不炸,不炸的压力称为外界压力。因此,减压生产是防爆技术措施之一。参见教材P185。
14.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A.变宽 B.变窄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实验表明,着火源的能量强度越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参见教材P187。
15.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
A.活泼金属 B.黄磷 C.金属碳化物 D.金属粉末
16.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当有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时,就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参见教材P185。
17.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可燃性混合物随着惰性介质含量的提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其爆炸危险性越小。参见教材P186。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 )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A.提高温度 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 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参见教材P197。
2.下列属于遇水燃烧物质的是( )。
A.碳化钙 B.碳酸钙 C.锌 D.硝化棉 E.钠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遇水燃烧物质是指具有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即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这类性质的物质,碳化钙、锌和钠遇水或酸会产生乙炔或氢气,并放出热量,它们都具有上述性质,所以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3.化工设备动火检修时,用于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有(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E.水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用于置换化工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气体应是惰性介质,常用的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是惰性气体,但它们在常温时能阻止物质的燃烧,属于阻燃性气体,常用以灭火或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参见教材P212。
4.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 )。
A.安全阀 B.抑爆装置 C.爆破片
D.递止阀 E.压力表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爆破片作为防爆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刚发生爆炸时立即破裂,把气体和热量泄人大气。使爆炸压力不会急骤升高,削弱了爆炸威力的升级,可保护容器或建筑物不被炸坏,亦称泄压膜或防爆膜;安全阀的作用是当容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时,及时自动地把容器里的部分介质泄出,使压力降低至安全压力时,自动关闭。它们都是属于泄压安全装置。参见教材P218。
5.爆炸的直接破坏作用是因为产生( )。
A.冲击波 B.声音巨响 C.火光冲天 D.碎片冲击
E.震荡作用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爆炸事故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声音巨响,火光冲天,设备炸毁,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情景。然而爆炸的基本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因此,爆炸对人和物的直接伤害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冲击和震荡作用。参见教材P181。
6.下列属于火炸药爆炸要素的为( )。
A.产生热量 B.产生气体 C.高化学反应速度
D.临界体积 E.周围介质的数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火炸药爆炸时之所以产生巨大威力,是因为它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把气体加热至高温,使容积大大膨胀,而瞬间完成的反应高速度使气体容积来不及扩散,因而使压力骤增,可高达几十到数百大气压。参见教材P237。
7.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材料有( )。
A.导爆管 B.火雷管 C.电雷管 D.继爆管 E.硝化甘油炸药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题中A属于传爆,E属于工业炸药。参见教材P236。
8.民用爆器材的传爆材料有( )。
A.导爆管 B.导爆管雷管 C.导爆索
D.导火索 E.磁电雷管
9.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保证领药时的安全应按照( )的原则限量领药。
A.少量 B.定员 C.多次 D.勤运走 E.定时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为避免超量领药造成零散堆积等事故隐患,应按照“少量、多次和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参见教材P226。
10.火药燃烧特性和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
A.火药燃烧速率 B.火药的相应强度 C.火药的燃烧面积
D.能否稳定燃烧 E.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火药的相应强度属于力学特征,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属于火药的安定性。参见教材P236。
11.粉碎和筛选烟花爆竹原料时,应坚持做到“三固定”,是指( )。
A.固定设备 B.固定厂房 C.固定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D.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E.固定混用工房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题中C、E属于“四不准”,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和不准混用工房。参见教材P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