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习题(2)
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习题(2)
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安全人机工程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系统,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A.人—机—系统 B.人—设备—环境 C.人—机—环境
D.人—机—建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学。参见教材P24。
2.在人机系统中( )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
A.人机 B.人 C.机 D.环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生产。参见教材P24。
3.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约需( )min.
A.1 B.10 C.20 D.3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明适应约需1min,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参见教材P34。
4.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是人体特性参数中的( )参数。
A.静态 B.动态 C.生理学 D.生物力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生物力学参数主要指人体各部分,如手掌、前臂、上臂、躯干(包括头、颈)、大腿和小腿、脚等出力大小的参数。参见教材P36。
5.机械设计定位安全要求设计者必须考虑到人在( )情况下不会触及到部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例如登着梯子对机械进行维修等情况。
A.混乱 B.特殊 C.失误 D.正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机械部件的定位安全是指把机械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的目的.设计者必须考虑到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及到部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例如登着梯子对机械进行维修等情况。参见教材P25。
6.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及时而正确地掌握( )是进行诊断的先决条件。
A.异常模式(模型)向量 B.载荷或应力向量
C.设备状态向量 D.故障机理传递函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设备的状态向量是设备异常或故障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设备故障诊断的客观依据,所以及时而正确地掌握状态向量是进行诊断的先决条件,为此就要用传感器或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状态信号的监测。参见教材P47。
7.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机器的使用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大量使用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劳动者伤亡、病害等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对这些不利因素发生的机理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便创造更( )和更文明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
A.高效 B.快捷 C.灵活 D.安全、卫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安全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对在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参见教材P24。
8.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感兴趣、工作中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 )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A.肌肉 B.精神 C.神经 D.关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紧张的作业、无兴趣、情绪等都属于精神因素。参见教材P40~42。
9.作业空间设计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作业空间包括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即作业范围、作业活动空间和( )距离。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的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应以第95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省力 B.安全防护 C.经济适用 D.舒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作业范围、作业活动空间和安全防护距离是三个距离,是作业空间设计的内容。
10.一般情况下,机械失效率是随时间变化的,它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分为( )个阶段。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机械失效率是随时间变化的,它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分为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损耗失效期三个阶段。
11.故障诊断工作可以分为信号检测( )、状态识别和诊断决策四个步骤。
A.特征提取 B.信号收集 C.故障预测 D.异常模型确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故障诊断工作可以分为信号检测、特征提取、状态识别和诊断决策四个基本步骤。参见教材P47。
12.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设备的(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安全性 D.有效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参见教材P63。
13.机械安全的安全性指的是( )。
A.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
B.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即使发生误操作,也能保证人和机器的安全
C.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是安全的
D.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只是安全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安全性:采用现代安全设计方法,通过对机械危险的识别、评价和安全设计,从而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用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参见教材P46。
14.本质安全指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在机械设备的( )就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
A.设计阶段 B.制造阶段 C.使用阶段 D.安装阶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质安全要求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也就是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在机械设备的设计阶段就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进行安全设计,经过对机械设备性能、产量、效率、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使机械设备本身达到本质安全。参见教材P7。
15.在机械安全设计中,要保证机械的友善性特性,就要求在设计中通过减少( )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A.机器设备显示装置的准确性 B.机器设备控制装置的准确性
C.操作者的操作频率 D.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友善性: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参见教材P46。
16.下列( )不属于产品结构的维修性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A.可达性 B.工艺性 C.零、组、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
D.维修人员的安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产品结构的维修性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有可达性、零、组、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和维修人员的安全。参见教材P50。
17.人体测量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进行人体测量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 )。
A.特定的个人 B.特定的群体 C.非特定的个人 D.非特定的群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作业环境、装置和工具的设计、设置等与使用它们的人关系密切,这种设置或设计应能适应使用它们的具有一定人种、地域、性别等特征的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特定的人群,例如,“中国北方男性”或“南部非洲黑色人种女性”等。参见教材P26。
18.利用认知时间法、闪烁光点法等常用方法测量人的闪光融合频率(临界闪变融合值)的方法,目的是测量人的( )。
A.运动机能 B.心理卫生 C.疲劳程度 D.视觉特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常用的测量人体作业疲劳的方法有膝臆反射域值法、皮肤敏感距离法、认知时间法、皮肤电流反应量、闪烁光点法等。
19.利用人体参数进行作业空间设计时,由于设计目标用途不同,选用的百分位和适应度也不同。凡净空高度类设计,一般取( )百分位数据。
A.1 B.10 C.90 D.9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此题的考点是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知识,最大最小准则,尽可能使所有人(99),通过时候不撞头。选项D是正确的。参见教材P32。
20.在吊运危险物料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上往往安装两个制动器。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的( )。
A.隔离原则 B.冗余原则 C.容纳原则 D.避让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判断设置某类装置应遵循的安全原则。一般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安装一个制动器,而吊运危险品(如熔化的金属液体)起重机则往往安装两个制动器,每个制动器都要保证单独发挥作用的可靠性。当万一某个制动器失效,另一个可以接替发挥安全功能作用,这种关键部件的备份就是安全的冗余原则。参见教材P62-63。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A.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
B.研究人和机器在事故中的责任问题
C.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D.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E.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①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②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③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④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参见教材P24。
2.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分别是( )。
A.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B.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C.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D.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E.全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参见教材P24-25。
3.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方向 B.美观 C.照明 D.空间 E.管、线布置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如下因素:(1)空间;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2)照明: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和为操作机器而需的照明。(3)管、线布置:不要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中间,保证维修时人员的出入安全。参见教材P25-26。
4.减少人的反应时间的途径有( )。
A.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
B.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
C.操作者提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D.缩短工作时间 E.提高薪金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机器设备的情况、信息的强弱和信息状况等外界条件是影响反映时间的重要因素;而机器的外观造型和操纵机构是否适宜于人的操作要求,以及操作者的生物力学特性等,则是直接影响动作时间的重要因素。减少反应时问的途径包括,①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比较各类感觉的反应时间,发现听觉和知觉反应时间最短,约0.1-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所以在设计各类机群时,应根据操纵控制情况,合理选择感觉通道,尽量选用反应时间短的通道去控制和调节机器。②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③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参见教材P36。
5.人体特性的基本参数是( )。
A.胸围 B.腰围 C.身高 D.体重 E.年龄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把正常人体的身高H(cm),体重w(kg)和年龄A等3个参数作为基本参数,因为人体其他参数多数大都与这些参数有关,均可以由这3个基本参数测出或由经验公式算出。
6.人体疲劳分为( )。
A.肌肉疲劳 B.骨骼疲劳 C.精神疲劳 D.五官疲劳
E.四肢疲劳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做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参见教材P40。
7.人的疲劳的测定方法有( )。
A.主观感觉调查表法 B.分析脑电图 C.跑步测验
D.智能测验 E.精神测验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疲劳的测定方法有:主观感觉阔查表怯、分析脑电图、测定闪频值(CFF)、智能测验、精神测验、连续拍摄人体动作的变化。参见教材P41。
8.机器优于人的能力主要有( )。
A.信息检测 B.图像识别 C.操作速度快
D.精确性高 E.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主要有,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建、判断、创造性等;机器优于人的能力主要有反应、操作速度快,精确性高,输出功率大,耐久力强,重复性好,短期记忆,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演绎推理以及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参见教材P59。
9.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与( )有关。
A.输入可靠度 B.判断可靠度 C.输出可靠虞
D.作业危险度系数 E.作业环境条件系数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系统不因人体差错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时人的成功概率,称为人的基本可靠度,用r表示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可用下式表示:r=a 1a2a3;式中a1为输入可靠度,考虑感知信号及其意义,时有失误a2为判断可靠度,考虑进行判断时失误;a3为输出可靠度,考虑输出信息时运动器官执行失误,如按错开关。参见教材P60。
10.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时的技术经济性原则要考虑( )。
A.可靠性 B.系统的质量因素和输出功能指标
C.技术功能和经济成本 D.安全性 E.预测和预防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技术经济性原则不仅要考虑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必须考虑系统的质量因素和输出功能指标。其中还包括技术功能和经济成本。参见教材P64。
11.当显示器的数量较多时,从履行安全人机学原则的角度考虑,视觉显示器应该适应人的视觉习惯,按( )顺序布置在最佳范围内。
A.从右到左优先 B.从左到右优先
C.从下到上优先 D.从上到下优先 E.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视觉显示器的布置如何适应人的视觉习惯。当显示器的数量较多时,布置顺序应该满足操作人员能够安全、准确、迅速的接受信息的原则。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比从右到左、从下到上更快且准确,也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参见教材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