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三章习题(5)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三章习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 )起实施。
A、
B、
C、
D、
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A、预防B、遏制
C、消除D、控制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的原则。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
C、社会动员D、以人为本
5.国务院和(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
C、县级D、乡镇级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制度。
A、经济管理员B、信息报告员
C、信息咨询员D、社会监督员
7.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
A、征用单位财产
B、征用个人财产
C、征用个人某些财产
D、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
9.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自()起实施。
A、2005年B、2006年
C、2007年D、2008年
10.()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A、省委B、省人大
C、省政府D、省政协
11.()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
A、省信访局B、省政府
C、省军区D、省应急委员会
12.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制定。
A、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确定的部门D、公安部
13.“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
A、法律B、法制
C、体系D、创新
14.省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依据(),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A、有关法律B、行政法规
C、各自职责D、以上全是
1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D、评估
16.()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公安部门
17.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应急办主任B、分管领导
C、主要领导D、相关部门
18.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B、分步实施
C、分别组织D、集中管理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 )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A、国民经济B、社会发展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D、财政预算
20.Ⅲ级及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市州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小时。
A、1 B、
21.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B、撤销
C、升级D、解散
23.Ⅲ级交通事故是指造成()的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B、2人以上、8人以下死亡
C、3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
D、1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4.()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
C、专业救援队伍D、基层
25.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 )”,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
二、多项选择题
1.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 )。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刑事事件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
A、Ⅰ级(特别重大)B、Ⅱ级(重大)
C、Ⅲ级(较大) D、Ⅳ级(一般) E、Ⅴ级(普通)
3.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 )表示。
A、红色B、橙色 C、黄色D、蓝色 E、绿
4.突发事件包含了以下特征:
A、公共性 B、社会性 C、突发性和紧迫性
D 危害性和破坏性 E 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
5.以下()属于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
A、水旱灾害B、气象灾害 C、地震灾害D、安全事故 E、治安案件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综合性或者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
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C、配备必要的器材
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E相互指挥、协同应急
7、.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享有()等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
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
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
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8、所以单位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是( )
A、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B、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C、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气扩大
D、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情况,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E、其他
9、突发性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 )
A、制定应急预案 B、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和应急演练
C、各类应急队伍组建 D、物资储备 E、经费保障
参考考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二、多选题:
1ABCD 2 ABCD 3ABCD 4 ABCDE 5 ABC 6ABC 7ABC 8、ABCD
9、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