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要点题点(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要点题点(七)
第八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一、“三同时”的概念(3个法规)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二、监管责任
三、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参见教材P79) 。
下列项目应进行:(5个)
四、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四方面)(参见教材P79-80)
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参见教材P80)
六、施工和竣工验收
第九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参见教材P83-85)
大纲要求
运用相关标准和技术措施,开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制定特种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分析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原因,采取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处置特种设备常见事故。
一、 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
(一) 采购
1.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工3个,其中第3个要求请重点记忆)
2.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二) 特种设备的安装
1.安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2.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二、 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4个条件)。
三、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
(一)办理时间和登记部门
(二)办理登记证应准备的资料
四、 安全技术档案
五、 定期检验
六、 应急管理
七、 报废
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案,评估教育培训效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参见教材P85-86)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4.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P87-90 。
对象:对四类人员教育培训,1.主要负责人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特种作业人员4.其他从业人员。具体四方面,培训要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再培训内容。
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大纲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检查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提出治理方案,统计分析和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一、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6中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P92)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主要是1)查思想、2)查意识、3)查制度、4)查管理、5)查事故处理、6)查隐患、7)查整改。(七查)
硬件系统主要是1)查生产设备、2)查辅助施、3)查安全设施、4)查作业环境。(四查)
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
1.一般应重点检查的内容有。(详见教材P92)。
2.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详见教材P92。)
3.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详见教材P92)。
以前考试也出过类似题,区别非矿山和矿山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内容比较多,需要记忆,但不必死记,需要有印象,能区分就行。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P92)
1.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性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了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
(四)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7项工作)
2.实施安全检查
3.综合分析
(五)提出整改要求
(六)整改落实
(七)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二、隐患排查治理
(一)定义及分类
1.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
2.事故隐患分类:
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参见教材P94-95)
(三)监督管理(参见教材P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