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八章辅导(三)
《安全生产技术》第八章辅导(三)
第二节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一、土方工程
(一)土的分类与性质
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类土、砂土和黏性土。
2.根据土的沉积年代,黏性土又可分为:老黏性土、一般黏性土和新近沉积黏性土。
(二)边坡稳定因素及基坑支护的种类
1.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1)土类别的影响。不同类别的土,其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不同。对于不同类别的土能保持其边坡稳定的最大坡度也不同。
(2)土湿化程度的影响。土内含水愈多,湿化程度增高,使土壤颗粒之间产生滑润作用,内摩阻力和内聚力均降低。其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边坡容易失去稳定。同时含水量增加,使土的自重增加,裂缝中产生静水压力,增加了土体内剪应力。
(3)气候的影响。气候使土质松软或变硬,如冬季冻融又风化,也可降低土体抗剪强度。
(4)基坑边坡上面附加荷载或外力的影响,能使土体中剪应力大大增加,甚至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使边坡失去稳定而塌方。
2.土方边坡最陡坡度
为了防止坍方,保证施工安全,当土方挖到一定深度时,边坡均应做成一定的坡度。
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度B之比表示,即土方边坡坡度的大小与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边坡留置时间的长短、排水情况、附近堆积荷载等有关。
挖方深度在
土的类别 |
边坡坡度(高:宽) | ||
坡顶无荷载 |
坡顶有静荷载 |
坡顶有动载 | |
中密的砂土 |
1∶1.00 |
1∶1.25 |
1∶1.25 |
3.挖方直壁不加支撑的允许深度
表:见教材P381
4.基坑和管沟常用的支护方法
在基坑或管沟开挖时,常因受场地的限制不能放坡,或者为了减少挖填的土方量,缩短工期以及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等要求,可采用设置支撑与护壁桩的方法。表8-4介绍了常用的一些基坑与管沟的支撑方法。
表:见教材P381
(三)土方开挖及基坑和边坡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1.土方开挖准备
(1)勘查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
(2)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
(3)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
(4)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
(5)对于深基坑,要先做好挡土桩。
2.土方开挖
(1)根据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的方案。
(2)如开挖的基坑(槽)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
(3)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在边坡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堆土附加的侧压力。
(4)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土方开挖的安全措施:
(1)每项工程施工时,都要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等,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有设计计算书。
(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4)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加固处理。
(5)机械挖土,多台机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计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6)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7)符合有关规定。
(8)土方爆破时要遵守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
二、模板工程
(一) 模板的分类及作用
1.定型组合模板
2.墙体大模板
3.飞模(台模)
4.滑升模板
5.一般木模板
(二) 模板的构造和使用材料的性能
模板的结构设计,必须能承受作用于模板结构上所有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在所有可能产生的荷载中要选择最不利的组合验算模板整体结构和构件及配件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
面板材料中覆面木胶合板的厚度应采用12
腹面竹胶合板应表面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厚度不小于
1.钢材
2.木材
表:见教材P384
3.铝合金材
4.面板材料
面板除采用钢、木外,可采用胶合板、复合纤维板、塑料板、玻璃钢板等。
(1)覆面木胶合板的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厚度应采用12
2)其剪切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浸泡,不蒸煮 1.4--1.8n/mm2
室温水浸泡 1.2--1.8n/mm2
沸水煮 24h1.2--1.8n/mm2
含水率 5%--13%
密度 4.5--8.8kn/m3
(2)覆面竹胶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厚度不小于
(3)复合纤维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变形,厚度应采用
2)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72h吸水率 <5%
72h吸水膨胀率 <4%
耐酸碱腐蚀性 在1%苛性钠中浸泡24h,无软化及腐蚀现象
耐水汽性能 在水蒸气中喷蒸24h,表面无软化及明显膨胀
(三)荷载规定
设计模板首先要确定模板应承受的荷载。
1.荷载标准值
(1)恒荷载标准值
(2)活荷载标准值
(3)风荷载标准值
2.荷载设计值:
计算模板及支架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荷载分项系数:永久荷载为1.2,活荷载为1.4。
3.荷载组合
(1)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
(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标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