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辅导(一)
《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辅导(一)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的控制技术
大纲要求
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P242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噪声
(二)防振动
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非电离辐射
(二)防电离辐射
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节小结
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二)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P244-245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
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爆炸性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
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粉尘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对于同一种粉尘,它的浓度越高,与其接触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重。
(二)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
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三)溶解度与密度
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粉尘颗粒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尘粒大小相同,密度大者沉降速度快、稳定程度低。在通风除尘设计中,要考虑密度这一因素。
(四)形状与硬度
(五)荷电性
(六)爆炸性
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为:各种煤尘为30~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改革工艺过程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二)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三)密闭、抽风、除尘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四)个体防护
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
本节例题
1.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有( )。
A.分散度 B.熔点 C.密度 D.溶解度
2.防止和控制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措施包括( )。
A.改革工艺过程 B.湿式作业 C.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D.加强排风
3.下列关于粉尘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无关
B.化学毒物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危害作用增强
C.防治粉尘危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生产的自动化和密闭化
D.佩带个体防护用品也是防尘措施之一
4.根据生产性粉尘的( ),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A.来源 B.性质 C.危害 D.硬度
5.粉尘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受粉尘溶解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粉尘性质不同而不同。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其危害作用随溶解度的增加而( )。
A.增强 B.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6.在矿山开采行业,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选项中,投资较低且效果可靠的技术措施是( )。
A.生产过程密闭化 B.生产过程自动化
C.湿式作业 D.个体防护
7.无机性粉尘可分为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下列粉尘,属于人工无机性粉尘的是( )。
A.铁及化合物 B.石棉 C.煤尘 D.水泥
8.粉尘分散度与发生尘肺病密切相关,直径小于( )的粉尘易于到达呼吸器官的深部。
A.5μm B.10μm C.15μm D.25μ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45。
本节小结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