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辅导(四)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辅导(四)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
1.防火基本原则9点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抵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消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主要应采取6个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
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明火
(1)加热用火的控制。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2.摩擦和撞击
3.电气设备
4.静电放电
为防止静电放电火花引起的燃烧爆炸,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以下几种措施:
(1)控制流速
(2)保持良好接地
(3)采用静电消散技术
(4)人体静电防护
5.化学能和太阳能
三、爆炸控制
防止爆炸的一般原则:一是控制混合气体中的可燃物含量处在爆炸极限以外;二是使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三是使氧气浓度处于其极限值以下。根据不同情况,具体爆炸控制措施有7种:
1.惰性气体保护
如下情况通常需考虑采用惰性介质保护:
(1)可燃固体物质的粉碎、筛选处理及其粉末输送时,采用惰性气体进行覆盖保护。
(2)处理可燃易爆的物料系统,在进料前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将惰性气体通过管线与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槽等连接起来,在万一发生危险时使用。
(4)易燃液体利用惰性气体充压输送。
(5)在有爆炸性危险的生产场所,对有可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电器、仪表等采用充氮正压保护。
(6)易燃易爆系统检修动火前,使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
(7)发现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时,采用惰性气体(水蒸气)冲淡。发生火灾时,用惰性气体进行灭火。
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
3.厂房通风
4.以不然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5.危险物品的存储
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
7.爆炸抑制
四、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
1.阻火及隔爆技术
阻火隔爆是通过某些隔离措施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可燃爆炸物的系统、设备、容器及管道内,或者阻止火焰在系统、设备、容器及管道之间蔓延。
(1)工业阻火器
(2)主动式隔爆装置
(3)被动式隔爆装置
(4)其他阻火隔爆装置
(5)化学抑制防爆
2.防爆泄压技术
生产系统内一旦发生爆炸或压力剧增时,可通过防爆泄压设施将超高压力释放出去,以减少巨大压力对设备、系统的破坏或者减少事故损失。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
(1)安全阀
作用:是为了防止设备和容器内压力过高而爆炸,包括防止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2)爆破片(又称防爆片、防爆膜):
是一种断裂型的安全泄压装置,当设备、容器及系统因某种原因压力超标时,爆破片即被破坏,使过高的压力泄放出来,以防止设备、容器及系统受到破坏。
特别注意:由于钢,铁片破裂时受到可能产生火花,存有燃爆性气体的系统不宜选其作爆破片。
(3)防爆门(窗)
本节例题讲解
1.在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矿井下的采区巷道中,常可看到在一段巷道的顶部设置有岩粉棚或水棚,其目的是( )。
A.抑制爆炸的传播 B.避免发生煤尘爆炸
C.起到惰化防护作用 D.降低爆炸的压力上升速率
2.乙炔气体具有爆炸极限范围宽、爆炸下限低、点火能量小的特点,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乙炔站房内的电器必须应用( )型电器。
A.防尘 B.防水 C.防火 D.防爆
本节小结
一、火灾基本原则
二、点火源及其原则
三、爆炸控制
四、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