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辅导(二)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辅导(二)
二、爆炸P180-198
(一)爆炸及其分类
1.爆炸的概念
2.爆炸现象具有的特征
3.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
4.按照爆炸反应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三类。
5.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
(二)爆炸破坏作用
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次生事故
(三)可燃气体爆炸
1.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2.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扩散阶段。
(2)感应阶段。
(3)化学反应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
3.爆炸反应历程
(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概念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1)温度的影响
(2)压力的影响
(3)惰性介质的影响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5)点火源的影响
2.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略)
作为了解内容,参考教材P187-196,自己看一下。
(五)粉尘爆炸P196-198
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
(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塔尖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2.粉尘爆炸的条件及爆炸过程
(1)粉尘爆炸的条件
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
2)粉法虚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2)爆炸过程。
3.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六)燃烧、爆炸的转化P198。
爆炸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不一定着火(发光、放热);而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与压力无特别关系。
固体或液体炸药燃烧转化为爆炸的主要条件有三条:
本节例题讲解:
1、火灾发展包括( )。
A.初起期 B.发展期 C.回燃期 D.熄灭期 E.最盛期
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 )三个要素。
A.水蒸气 B.氧化剂 C.还原剂 D.二氧化碳
3.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其点火源是( )。
A.摩擦生热 B.化学自热 C.蓄热自热 D.绝热压缩
4.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
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5.火灾类型与物质的燃烧特性有关。根据《火灾分类》(GB4968—2008),煤气火灾属于( )类火灾。
A.F 类 B.E类 C. D 类 D.C类
6.闪燃和阴燃是燃烧的不同形式。下列有关闪燃和阴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闪燃是看得到的燃烧,阴燃是看不到的燃烧
B.闪燃是短时间内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是没有火焰的燃烧
C.闪燃温度高,阴燃温度低
D.阴燃得到足够氧气会转变成闪燃
7.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 )范围。
A.温度 B.浓度 C.压力 D.点火能量
8.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之一。煤矿瓦斯主要成份是甲烷(CH4),根据甲烷完全燃烧反应所需氧原子数估算,其爆炸浓度下限为( )%。
9.粉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堆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遇到新的点火源再次发生爆炸的现象称为( )。
A.二次爆炸 B.爆炸感应 C.气固两相流反应 D.爆炸上升
10.炼钢过程中,钢液中滴人水滴将导致爆炸。这种爆炸的类型是(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高温爆炸
11.混合爆炸气体的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 )。
A.初始温度 B.初始压力 C.点火源活化能量 D.照明亮度
E.爆炸容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