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要点题点(十九)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要点题点(十九)
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
2、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熟悉)
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
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火炸药敏感度,有多种感度(见教材P235)
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微小的能量激发,发生燃烧或爆炸,并能极迅速形成爆轰
工业炸药属猛炸药,一定外界激发冲量引起爆轰
烟花爆竹药料受热、撞击、摩擦等易燃烧,一定条件下转为爆轰
2)火炸药影响因素
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等等
1)熟悉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MPa。
2)防护措施
(1)生产、储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应建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进行分区、布置,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爆炸冲击波的防护措施(重点看)P237
3)工厂平面布置
(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特性,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按危险与非危险分开原则,加以区划、布置。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4)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住宅、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作外部安全距离。
5)工艺布置
(1)在生产工艺方面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做到人机隔离远距离操作,并应减少厂房的存药量和操作人员。
(2)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需区分开危险生产工序与非危险生产工序,且宜分别设置厂房。
(3)在厂房内工艺布置时,宜将危险生产工序布置在一端,接着危险较低的生产工序,危险生产工序的一端宜位于行人稀少的偏僻地段。危险品暂存间亦宜布置在地处偏僻的一端。
(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宜布置成简单的矩形,不宜设计成形体复杂的凹型、L型等。
(5)危险品生产厂房要充分考虑人员的紧急疏散问题。
(6)有泄爆要求的工艺设备,在布置时应使其泄爆方向不直接对着其他建筑物或主要道路。
6)、电气设备防爆装置
(1)对于I类(F。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的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贮存的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
(2)对于Ⅱ类(F1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7)、防雷电措施
8)、防静电措施
9)、自动快速雨淋灭火
10)、火灾报警系统
4、预防燃烧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见书P239)
二、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P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