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要点题点(五)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要点题点(五)
第九节 机械安全特性
一、机械安全定义及特性45
(一)机械安全定义
机械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二)机械安全的特性
1、系统性
2、防护性
3、友善性
4、整体性
二、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P46
(一)诊断模型
研究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信息,进而识别、预测和监视机械运行状态的技术方法。
(二)诊断步骤:
信号检测;特征提取;状态识别;诊断决策。
(三)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由专门人员进行;状态监测由现场操作人员进行。
(四)诊断技术
1、振动诊断技术
2、油液分析技术;(光谱分析;铁谱分析);
3、温度检测及红外线监测技术
4、超声探伤技术
5、表面缺陷探伤技术(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等。)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
(一)光的度量
光通量 发光强度 亮度 照度
1、照明与疲劳
(二)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视觉疲劳的症状
眼睛疲劳的视觉症状有:眼睛乏累、怕光刺眼、眼痛、视力模糊、眼充血、出眼屎以及流泪等。
眼睛疲劳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球发胀、头痛以及其它疾病而影响健康,工作失误甚至造成工伤。
二、色彩环境
1、颜色的特性
1)色调
2)明度
3)彩度
2、色彩对人的影响
1)色彩对生理的影响
2)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尺度感
4)色彩的距离感
5)色彩的软硬感
6)色彩的情绪感
三、微气候环境
热环境条件就是通常说的气候条件;室内热环境也就是室内的微小气候环境。
热环境的4个基本参量是:
空气温度
空气的相对湿度
热辐射
气流速度
(六)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环境使人心率和呼吸加快
(2)湿热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3)高温环境,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
2、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⑴ 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
⑵ 提高作业负荷
⑶ 个体保护
⑷ 采用热辐射取暖
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
一、人机信息及能量交换系统模型
机器及环境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大脑分析做出决策→发出控制信息→完成动作→反馈于显示器上
由此构成一个信息及能量传递的闭环系统。
二 、人机功能分配 (熟悉)
(一)人的主要功能
(二)人机特性比较
(三)人机功能分配原则(P60,掌握)
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分配给机器承担
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由人承担
r = a1a2a3
a1 ---输入可靠度
a2 ---判断可靠度
a3 ---输出可靠度
三、人机系统可靠性计算(熟悉)
(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
1、人的基本可靠度
2、人的作业可靠度
RH = l- b1 b2 b3 b4 b5 ( l- r)
b1--作业时间系数
b2 --作业操作频率系数、
b3 --作业危险程度系数、
b4 --作业生理心理因素系数
b5 --作业环境条件系数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人机系统的可看成串联系统。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是采用并联方法提高。常用方法为并行工作冗余法和后备冗余法。
1、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1)异常情况时,相当于并联,可靠度大。
正确操作的概率为
Rhb=1-(1-R1)(1-R2)
四、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掌握)
1、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
2、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
3、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
4、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5、标准化原则
6、高维修度原则
7、事先进行试验和进行评价的原则
8、预测和预防的原则
9、人机工程学原则
10、技术经济性原则
11、审查原则
12、整理准备资料和交流信息原则
13、信息反馈原则
14、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