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六章辅导(四)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六章辅导(四)
二、预警系统的实现
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
1.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 (四个过程) 。
2.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各技术的比较。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的整理、分析、存贮,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与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
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二)识别
识别: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
(三)诊断
主要任务: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四)评价
任务: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
本节例题讲解:
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监测的物理参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危险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和预警级别。反映连续预警信息趋势的预警信号输出属于( )预警。(08年真题)
A.安全风险 B.时序性 C.概率性 D.严重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表示方法有两种;时序性的预警信号输出和安全风险预警信号输出。参见教材P176-177。
2.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警报的判别标准是( )。(08年真题)
A.预警准则 B.安全标准 C.作业标准 D.预警体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参见教材P175。
3.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 )条件。
A.规范化 B.标准化 C.统一化 D.程序化 E.制度化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就是这四个条件。参见教材P173。
4.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 )。
A.定量化 B.条理化 C.可操作化 D.规范化 E.标准化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这三条。参见教材P174。
5.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 )原则。
A.灵敏性 B.科学性 C.动态性 D.可操作性 E.公正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六个原则。参见教材P174。
6.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以颜色进行标识,其中代表安全的是( )。
A.蓝色 B.黄色 C.橙色 D.红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IV级预警,用蓝色表示安全状况。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II级预警,受到事故严重威胁,用橙色;III级预警,事故处于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参见教材P176。
7.( )系统主要是预警系统的硬件控制部分。
A.预警信息 B.监测 C.预警评价 D.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监测系统主要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参见教材P172。
8.预警管理活动中,( )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
A.红色 B.橙色 C.蓝色 D.绿色
10.下列指标中,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 )。
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B.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C.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D.人—机—环,安全可靠性指标
E.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就是这4个指标。参见教材P174。
11.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 )。
A.监测系统 B.预警信息系统 C.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D.预测评价系统 E.警告系统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就是这4个部分。参见教材P172。
12.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参见教材P175-176。
本节小结: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172)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二、预警系统的功能(P172~177)
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警评价系统的功能
三、预警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原则(P174)(6个原则)
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和预见性。
四、预警评价指标有哪些(P174)(4个方面)
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3.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
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五、预警准则与阈值的确定(P175~1176)
1.预警准则(注意漏警、误警的含义)
2.预警方法(三种形式的内容):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
3.如何确定预警阈值(报警的尺度)
1)原则,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
2)指标预警时:
3)综合预警时:
六、预警评价系统
1.评价对象是什么(P176)导致事故发生的1)人、2)机、3)环、4)管理。
2.预测系统的功能有哪些(P176)进行必要的的未来预测4方面。
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级别
四级预警表示方式、含义(P176),蓝、黄、橙和红, IV-I级。
4.一般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表示方法有两种:
七、预警系统的实现(P178~179)
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