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标准应争安全而非争利益
校车标准应争安全而非争利益
新校车标准无疑会改写中国校车市场版图,随着新标准进入征求意见环节,各个客车生产企业之间的交锋也越来越激烈。此前,工信部发布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由主要生产大客车的宇通集团执笔,其“内核”基本套用美国长鼻子校车标准。对此,多家车企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新校车标准不符合中国实际,将导致大多数小客车生产企业被排除在外。
校车事故频发,提高校车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多数人意识中,能够称得上安全的校车,几乎等同于媒体盛赞的美式校车据说这种长鼻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的40倍,足以撞毁“悍马”。有鉴于此,中国在制订新校车标准时参考美国校车标准,应该最公允也最得民心。
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各客车生产企业对新校车标准争执不休,甚至有可能导致新标准“难产”。无论争论各方的说辞多么堂皇,明眼人都能看出,新校车标准的安全之争似乎已被搁置一旁,交锋的核心变成了车企间的利益之争。
据教育部门测算,按照义务教育1.5亿名在校生的规模计算,如果全国中小学全部解决校车问题,需要150万辆校车,加上维护费用,总共需要4600亿元的财政投入。校车市场需求如此巨大,况且又涉及油水颇多的政府采购,难怪各个客车厂家都想分一杯羹。要实现分利的目的,在新校车标准制订环节争取话语权甚至主导权,无疑是一条捷径。
我国目前有198家校车公司,但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有校车出口经验,已经推出8款美式校车,基本建成5000辆专用客车生产线的宇通集团,已经占尽先机。业内人士分析,由宇通执笔的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虽说打着美国标准的旗号,但实质上却为宇通在未来校车市场确立垄断地位做好了铺垫。比如,宇通主张用长度达13.7米的双层巴士作为校车,这就让广大中小客车生产厂家颇有危机感。
其实,新校车标准制订由谁执笔并不重要。毕竟,这是国家标准而非企业内部标准,不仅会有主管部门权衡各方利弊,还会有其他参与各方发挥矫正作用。相比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参与新校车标准制订的各方,能够在科学论证与充分博弈的基础上,拿出一份符合国情(比如城乡差别)的新标准,进而对以往那些不科学的指标进行矫正,对不够完善的环节进行完善。
必须强调的是,新校车标准可以考虑均衡车企利益,防范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但这种利益博弈绝对不能以降低安全标准为代价。校车是一种特需商品,并非所有车企都需要具备校车生产资质。相反,由于校车对安全配置的要求很高,只有那些能确保安全的企业,才能成为校车生产者。
如今各家车企之间的争论,似乎将安全和利益当作了两个不兼容的原则,仿佛只要足够安全就赚不到钱,要想赚钱就必须降低安全标准。事实并非如此。新校车标准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而且这种安全标准应该没有城乡差距,但是,新标准可以允许车企根据城乡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生产大型校车还是中小型校车,满足城乡学校的差异化需求。(南方网编辑: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