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车标准:安全比国情更重要!
新校车标准:安全比国情更重要!
频繁高发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去年12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四项国家标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1月8日(1月8日《钱江晚报》) 。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性当然是新校车标准最具排他性的首要原则。由工信部代表提出,并得到与会厂家一致认同的总原则也然。
我注意到,“新校车标准”之所以在客车行业引发普遍争议,是因为一些客车厂家认为,“新校车标准由宇通相关人员执笔,以主要做中大客车的‘宇通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将中小型的客车企业全部排除在外。”在我看来,由谁执笔、参照何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符合更安全原则就行。
事实上,“新校车标准”课题组组长及执笔人之所以反复强调美国标准,也是因为美国采用的长鼻子校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性更高。而在国内不少汽车企业代表看来,“拿来”美国标准为我所用明显脱离实际。其实在我看来,新校车标准不是问题。因为,它提出保险杠厚度要达到5毫米等安全系数,是因为清华北大等研究结果认为如是更安全,这不是脱离实际而是符合实际;因为退一步说,即便在提升安全与脱离实际发生矛盾时,显然前者更重要,理应前者服从前者。问题在于,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成本,且车国内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生产厂家将被排除在外。难怪他们要齐声反对,这恐怕才是他们反对的动因。
是不是“新校车标准”完全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标准,就很可能最终导致有了标准而校车问题仍无法解决。其实在我认为,这也是个不是问题没有答案的伪问题。须知,“新校车标准”正是出于安全保障须要,强制各地各级回归校车的公共属性,加大公共财政对校车的投入。是校车安全性能服从投入水平还是反之,答案难道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更何况,因校车安全性能提升而水涨船高的财政投入完全可以通过地方财政举绩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来“特事特办”地加以解决。
尤须指出的是,“新校车标准”安全性提升是在频发校车事故血的教训面前痛定思痛的结果,是对死者的慰藉,对生者的保证。“新校车标准”必然带来技术含量增加和制造成本上升,作为行业内的部分客车企业基于自身商业利益考虑,而异口同声提出反对不足为奇情有可原;而在普遍“三公”经费居高不下、一些贫困地区有钱建豪楼买豪车无钱加大民生投入的当下背景下,少数官员以“不合国情”云云的“莫须有”理由加以反对,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有官员就认为,与美国情况不同,中国很多地方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根本连最基本校车都买不起,更别提达到美国标准了。中国校车制度不能照搬别国做法,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以免出现短期内学生无校车可坐的情况。我想请问的,不搞“一刀切”,学生就有车可坐吗?不搞“一刀切”,校车会安全吗?
万变不离其宗,对“新校车标准”反对理由说白了无非是一个“钱”字。其实,钱似乎又不是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掷地有声地强调,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据悉,征求各方意见后修改的“新校车标准”将于本月11日和12日审核,修改稿能否获得普遍认同并最终通过审核仍存变数。我想提醒有关方面的是,新校车标准不差钱!安全比国情更重要!不错,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才是最好的;然而,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是最安全的吗?
作者:陈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