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习题30
81.皮肤金属化属于(C)。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电伤
D.电弧烧伤
82.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造成的电流比较大。以下(B)属于此类伤害。
A.电击
B.电伤
C.直接接触电击
D.间接接触电击
83.下面(C)不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A.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B.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
C.保证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带电体与人体、带电体之间有必要的安全间距
D.通过限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抑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保证触电时处于安全状态
84.屏护装置与带电体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B)m。
A.0.5
B.0.8
C.1.0
D.1.2
85.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D)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
86.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C)欧。
A.100
B.500
C.1000
D.1500
87.IT系统适用于(B)。
A.接地配电网
B.不接地配电网
C.低压用户
D.三相四线配电网
88.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要求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C)欧。
A.1
B.2
C.4
D.10
89.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源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的系统,用于接地的配电网。该系统为(C)系统。
A.IT
B.TT
C.TN
D.NN
90.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B)。
A.保护接地(IT系统)
B.保护接零(TN系统)
C.工作接地
D.工作接零(TT系统)
91.对于相线对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的短路保护元件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 )s;配电线路或固定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 )s。正确答案是(A)。
A.0.4;5
B.0.5;5
C.1;5
D.1;10
92.符号"回"是(B)的辅助标记,其属于Ⅱ类设备。
A.基本绝缘
B.双重绝缘
C.功能绝缘
D.屏蔽
93.凡在潮湿工作场所或在金属容器内使用手提式电动用具或照明灯时,应采用(A)V安全电压。
A.12
B.24
C.36
D.42
94.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B),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
B.30mA及30mA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95.下列有关使用漏电保护器的说法,(A)是正确的。
A.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
B.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不可对地绝缘。
C.漏电保护器在日常使用中不可在通电状态下按动实验按钮来检验其是否灵敏可靠。
D.漏电保护器可以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
96.雷电具有(A)的特点。
A.雷电流幅值大、冲击过电压高
B.雷电流幅值小、冲击过电压高
C.雷电流幅值大、冲击过电压低
D.雷电流幅值大、热量高
97.建筑物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人身伤亡的危险性和政治经济价值,按防雷要求分为(B)。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98.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应划为(A)防雷建筑物。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99.不同建筑物有不同的防雷要求,对制造、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遇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应为(B)。
A.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B.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C.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特殊防雷建筑物
100.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其建筑防雷应采取防(A)的措施。
A.雷电感应
B.直击雷
C.雷电波引入
D.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