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罕见而特殊的电站锅炉设备爆炸事故二例
作者 / 陈迅工
锅炉爆炸,一般针对汽水系统主(本)体而言。下面一例既非汽水系统也非主体,而是风道;另一例是主体但非汽水系统,而是炉体。炉体爆炸一般针对燃气燃油燃粉煤而言,但该例是燃粒煤。此二例在过去的专业教材中几乎没有,这里重辑介绍如下[20100707]
[一] 一起特殊的电站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2006-9-23 17:24:00安全文化网)
一、锅炉概况。 1时间2000年6月24日 2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曲仁粤北综利发电厂(工业电站) 3锅炉型号SHF35-39/450W
二、事故发生经过。 上午10时37分,当班司炉人员突然听到打雷般的一声巨响(响声传到几百米外),接着发现炉膛两侧上部防爆门被气浪掀开,烟尘与水汽弥漫整个锅炉房,随即紧急停炉。
三、现场实地调查。 除防爆门受损外,发现炉内纵向布置的紧靠对流管的后水冷壁管,上段大部分严重变形,最大水平位移约100毫米,其中一条管爆破口横向展开,碾成平板。对排管选点测厚,无明显减薄。
四、事故原因分析。
排除引发管子爆破的一般因素后,矛盾集中在以下两点。
1设计上。后水冷壁管排布置在对流段前炉膛出口处,烟温仅次于沸腾段火床。该管排纵向高度,下起下集箱上达炉顶。这一设计虽有利于水循环,但带来另一弊端:管子极易高温变形,局部过热强度下降而爆破。
2管理上。一般来说,如轻微爆管能及时发觉,不至于铸铁防爆门动作。但该锅炉房操作和管理人员,不及时不善于判断爆管故障,致使小故障变成大事故:过热状态的汽水倾泻到火床高温烟气中,在炉膛空间形成高压气流和爆炸冲击波,致使沉重的铸铁防爆门被冲开。
五、爆炸特性分析。
从传到几百米外的打雷般响声,到沉重的铸铁防爆门被冲开,这一规模足以说明,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爆管事故现象;而是最初由爆管引起,后来发展到过热汽水与高温烟气交汇,形成高压冲击波的炉膛爆炸。
它也不同于通常的炉膛燃烧爆炸事故。通常的燃烧爆炸事故,多发生在燃气、燃油、煤粉锅炉的点火时,是可燃气体,或呈气态的可燃油雾、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发生的;其爆炸介质没有水蒸气参与。
六、结语。
1教训:从上述事故原因分析即可得到教训,形成对策:设计上改进,扬长避短;管理上健全和落实规章,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增强事故判断能力。2事故性质:是作为严重爆管事故,还是炉膛爆炸事故?有待作进一步学术探讨。
[注:参考文件1该企业事故情况报告2市质监局调查分析报告]
[二] 一起罕见的电站锅炉风道爆炸事故
(2006-9-23 17:24:00安全文化网)
事故过程。1992年10月的一天深夜,广东省韶关市南郊,合成氨厂SHF35-39/450 W电站锅炉房,零点晚班接班时,突然一声巨响,送风机风道系统爆炸,惊动了200米外的居民区。现场发现,靠近空气予热器,直径1米4、长约7米的钢制风道,连同保温层一起裂开,炉膛燃烧床上的风帽被爆炸气浪顶出数个。设备受损停产一周。
原因调查。现场发现,在风道从炉膛下沿水平方向90度拐弯处,内壁有油迹沉积物;据了解,点火用的油枪喷雾效果不好,液体油滴难免往下漏。
原因分析。1燃油液滴沿风道内壁,漏入风道逐渐沉积;2点火之前没有开启送风机吹扫换气。油滴高温蒸气聚积,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火即爆炸。
事故性质。这一爆炸事故,既不是汽水系统的超压爆炸,也不是炉膛烟道的燃烧爆炸,而是发生在送风机风道的燃烧爆炸。这在通常的事故案例中,十分罕见。
事故教训。我们强调燃油燃气(以及煤粉)锅炉点火注意事项的同时,不要忽略一般燃煤锅炉的点火操作,尤其是油枪点火方式。油枪点火时特别要注意:1保证雾化效果,不要让油滴遗漏残留,2点火前燃烧系统通风换气,不要忽略风道。
(参考文件1当时劳动局事故案例案卷2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10卷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