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月”和“安全周”形成全国性的大活动大约在1980年,之前各省市、机关、大企业也进行过类似的安全月活动,都是在历年事故高发期进行,不统一,目的就是想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提醒大家做好安全生产,遏制事故的再发生,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触动一下人们长期生产过程中的“麻木”神经,出发点和认知度都是正确的。今年安全月事故频发,证明我们的安全月大家都“麻木”了。“麻木”的关键我们没有几个人知道“安全月”;“麻木”的关键是“经济危机”,麻木的关键是我们领导又回到了1980年。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1985年4月26日又决定:搞了“五次”安全月不搞了,因为安全生产已经深入人心了。5年后感觉什么也没有搞,1991又开始搞“安全周”了,很简单的道理,事故高发了就去搞,事故率低了,就“停一停”。我们这不是管理,这是在“撞大运”,我们在买“彩票”。
这几年我们遇到了“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工业人心涣散,工业设备欠帐太多,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堆积膨胀,不通过一些活动,一些“运动”加以完善,事故不可能不频发。我们的体制就是这样的,元月份“总结经验”,2月份“过年”,三月份“开会换届”,4月份“出台政策”,5月份“落实指示”,6月份“出事故”,7月份“整顿纪律”,8月份“战高温夺高产”,9月份“抗险救灾”,10月份“欢度国庆”,11月份“精打细算”,12月份“弄虚作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难于跨越。所以说安全月就是很容易“摊上大事儿”,尤其是今年的6月,尤为“突出”,尤为“特色”。
我不知道相关部门都在想什么?应该做什么?往年还有一个什么“安全万里行”,今年6月1日感觉“黎明静悄悄”。
在国家《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其中主要任务提到:加强安全生产的形势政策宣传,强化全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形成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氛围。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送安全文化到基层”等活动,培育和塑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活动品牌。
突然想到:好友自由空间呐喊出的“低碳健康安全万里行” 的品牌多好!涵义深刻,但是,响应的人不多,不愿意做的人很多。我们无须逃避现代生活中的功利,但必须懂得开启自己的心性。我们也无须远离尘嚣,刻意追求宁静,但必须懂得调整自己,陶冶性情。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n/blog/wll/34024/index.html
20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