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5.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答: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6.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8.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9.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增强哪“五种意识”?
答:即: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意识。
10.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提高哪“五种能力”?
答:即:化解风险、应对危机的能力;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加强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能力。。
11.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努力把握哪“四个规律”?
答:即:科学发展规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律及公司发展的自身规律。
12.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怎样杜绝形式主义?
答: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的要求和公司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扎实实、严肃认真地抓好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铺张浪费、搞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3. 怎样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能否解决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活动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的总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明确哪些问题是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就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哪些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属于制度改革、牵扯政策调整等自身解决不了的,要向上级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om.cn/blog 2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