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下的安全之旅
编者按: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一旦发生事故,人们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总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出乎人的所料之外,是一种防不胜防的东西,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从而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2011年12月3日,一趟安全之旅,使笔者深深感受到,事前的安全风险分析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我们有效防止事故的方法之一。
2011年12月3日,我和我的同事开车去了一趟吕梁,去会见我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由于天气有雾,当天下午七点才赶到,由于同学又有事,于当天晚上12点才和我们见面,稍坐了一会,看见天气有点不对,开始起雾降雪了,单位12月4日又有急事,不得不当天晚上返回。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与司机商量了一下行驶路线和行驶速度,第二天凌晨1点半就开始往回返了。一路上,我们所有人都不许睡觉,都盯着窗外查看路面积雪情况和来往车辆情况。司机谨慎驾车,以30-40公里/小时缓慢行车,一路上开启雾灯和双闪指示灯。
在遇到前方堵车,害怕晚上赶不回去,及时下车查看对方车道车辆行驶情况,紧急调转车头,在逆方靠右行驶,开启双闪,警示来车。超过前方被堵车辆后,又驶回原来车道上,缓慢行驶,就这样,3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花去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安安全全地返回来了,始终没有发生与前方车辆磕碰或侧滑事情。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沥青路段,2011年1月4日,贵州省贵定县境内的兰(州)海(口)高速公路贵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从安徽驶来的旅游客车翻下约10米深的山沟,造成18人死亡。
据交警部门分析,该起事故的发生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当地大雪后路面湿滑所致;二是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处置不当。
看了这则消息后,我为之震痛,为之震惊。痛的是18人的死亡带来多少家属失去亲人,震惊的是从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上,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对司机的自身原因调查研究的不够。
通过这一正一反的案例对比,笔者认为,之所以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是人们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差所致,不会用危险源辨识、评估、预防等安全思维去思考自己所从活动的危险性,误以为个人的安全感就是物的安全状态,或者以上次在同样条件下、同样环境下,没有发生事故,或侥幸未遂事故为经验,判断自己的活动行为是否安全。
今天,笔者以2011年12月3日亲身经历的恶劣天气的安全之旅为案例,供大家学习安全风险分析的新方法,旨在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和安全文化素质,为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