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在朋友圈持续发酵,很多人质疑中国疫苗监管存在问题。疫苗作为特殊药品,实行最严格监管,整体安全性高于治疗性药品,而中国疫苗监管体系在2011和2014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评估顺利通过意味着中国疫苗监管体系达到国际标准。也许基于这个角度,前国家食药监局领导监督司司长李国庆曾对媒体表示:“我国疫苗监管体系总体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什么国际先进水平的监管体系还频出事故呢?
疫苗在各环节中究竟归谁管?
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疫苗,造成疫苗接种异常的原因有: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五种类型。即便完全合格的疫苗,也存在造成接种对象死亡或者后遗症的可能性,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出现这类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这是全世界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日本将其称为“恶魔抽签”。
“恶魔抽签”无法避免,因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的偶合症难易预料,但有效的监管却是保证“不出人祸”的关键。在WHO评估指标中,所有内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监管体系是否规范,能否保障疫苗产品的安全、有效。搜狐号数字之道列出疫苗监管领域的主管单位和职能,整理出这些年在这些领域已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善的空间。
监管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疫苗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中国疫苗监管法规健全、监管体系达到国际标准,为什么还会频发问题?
全国现有3478个疾控中心,依法监督指导20多万家疫苗接种单位,农村地区分散接种。
2016年3月24日,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的发布会上,时任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与控制局局长于竞进在新闻发布会表示:“疫苗的生产、流通企业直接向接种点供应疫苗,点多面广,同时各个地方发展又不平衡,监管的难度就比较大。”
疫苗研发流程复杂耗时耗钱此处不详表,搜狐号数字之道将重点放在疫苗监管的其他领域。
疫苗监管体系有哪些查缺补漏的空间?
生产环节
中国现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生产63种疫苗,预防34种传染病,年产超过10亿针剂。截至2018年初,中国有4个疫苗得到WHO的预认证,得到预认证是国产疫苗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不过前不久在《我不是药神》中火了一把的印度制药,得到WHO预认证的疫苗数字是40多个,比肩欧美。
如上图所述,生产环节约束疫苗厂家最核心的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这套规范是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目的是及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以最大限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简言之,药品企业只有按照“药品GMP”的要求,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设备、物料、产品发运召回、自检等多个方面达到要求、通过审核后,才能获得“药品GMP证书”,投入疫苗生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长春长生狂犬疫苗生产工艺如下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中长春长生公司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长生公司这一行为明显违背管理法,被举报后药监部门飞行检查将违法情况查实,已撤回对应疫苗的药品GMP证书。
药监部门的日常检查难免滞后,疫苗上市之前还有一道重要审批“批签发”。批签发是WHO要求的国家疫苗监管六项职能之一,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主要做两件事:确定疫苗的安全性,确定疫苗的有效性。中检院年报显示,近年疫苗批签发不合格率较低,历年不合格率均低于 0.5%。
按照官方披露的消息,本次问题百白破疫苗就是中检院抽检中发现,2017年11月3日,中检院报告,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两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不过问题百白破挡在了市场门外,为何问题狂犬病疫苗就流向市场,到了需要召回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全部批次都查,每批疫苗均做无菌和异常毒性检查,该两项检验项目由生产企业所在辖区的授权药检机构承担,结果汇至中检院统一签发。但有效性只有5%的批次会被查。本次长生生物的问题疫苗漏洞主要是在“有效性”上。
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出现疫苗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储存运输和批发销售。
疫苗是特殊生物制品,我国对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保存方式都做了专门规定,比如温度、冰箱种类、温度计摆放位置等。这是保证疫苗质量、接种安全有效的重要一环。在2016年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中,总价值5.7亿的疫苗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冰柜储存和运输而发生变质,这些被销往24个省市的变质疫苗中包括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
这起案件中,非法经营者绕过正常流通体系进行违法销售,经过多年才被发现。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案经媒体曝光,暴露出疫苗流通的潜规则:由于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上下游形成产业利益链集团。疫苗分销商进行疫苗跨地区降价销售,疫苗批发商卖疫苗给没经营资质的下线,接种单位不设防私自购入失效疫苗。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案彻查,官方表示出问题的都是二类疫苗,其监管和流通中存有问题。经过当年的彻查和治理后,诸如此类问题是否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疫苗流通环节的监管短板还有待补齐。
接种环节
目前重大问题疫苗事件都存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环节就没有改良空间。
中国2005年已建立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均需要报告和监测,这方面做的比较完备的是美国。
美国政府建立了高效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专门收集已批准上市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在临床试验阶段,接受试验人数有限,有些疫苗的副作用,可能只有在十万分之一甚至五十万分之一的人中才出现,有些副作用只会在特定人群中出现。
美国疾控中心和美国食药监局医药专家、分析人员在收集“疫苗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各种反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之后这些信息会传递到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对某种疫苗进行安全评估及危险性预测。如发现新疫苗的副作用超出临床试验的预想,并可能对接种人弊大于利,就会召回疫苗。
此外,在疫苗生产阶段如果发现有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也会召回疫苗。疫苗生产商有向该报告系统报告不良事件的义务,小到停电等造成的违反冷链温度,大到住院治疗甚至死亡。
在过去10年中,FDA总共主动强制召回三个疫苗批次:一次是由于标签错误;另一次是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第三次是由于FDA在一个生产工厂发现可能的制造问题。
真出了事,该怎么办?
如果问题疫苗已上市快速查出疫苗的流向事关重要。中国曾在2006年始,对疫苗等特殊药物实行电子监管,通过在疫苗外包装盒上赋码,试图将疫苗生产、经销、使用企业、单位各级扫描电子监管码录入流通信息,对疫苗流通过程进行监管。以期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追溯流向,尽快回收,减少危害。
然而现在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药品电子监管码与疾控机构自建的信息网络不兼容,不同地区预防接种信息不相同,还可能遇到个别疾控机构的“阻拦”。单环节职权与全链条监控存在冲突。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会,时任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在公开承认: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的发生说明在流通过程中确实还存在漏洞,有待完善”。
如今距离2016已过去两年,今年7月12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透露,上海已建成市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基于信息系统覆盖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采购、供应、仓储、物流和接种等的全环节、全过程、可追溯综合管理。
除了追溯来源,中国的补偿体系离国际先进水平也有一些远。中国目前仅有的补偿依据出现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属于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二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国际上,不少国家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进行专门立法。
1955年美国卡特制药厂为疫苗事故付出了巨额民事赔偿,让其他疫苗公司受挫减少甚至停止疫苗生产。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规定从每支疫苗的销售额中缴纳0.75美元的税收,作为因注射疫苗受到伤害的儿童的救济基金。1988年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疫苗伤害赔偿程序》,简化了疫苗伤害赔偿申请手续。
所有疫苗索赔都由美国国会设立的特别法官办公室(Office of Special Masters)管理和裁定,该办公室由八名特别专家组成,任期为四年。特别专家办公室在美国联邦索赔法院内设立。
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曾提议建立“救济和补偿遵循无过错原则”。他认为,“只要是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问题,政府都应予以关注,不争论谁对谁错、疫苗安全不安全、小孩健康不健康。”
这方面的一个好消息是我国目前已开始尝试建立补偿体系。2016年,国家卫计委等4部委下发通知开展补偿保险试点,广东、江苏等纳入试点范围的地区已陆续制定方案并实施。广东的补偿保险体系中,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及疫苗企业负责承担保险费进行投保,接种者注射疫苗后若出现接种异常反应可得到补偿。不过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则不在赔偿范围内。补偿体系还处在初始阶段,距离成熟完善的补偿机制还有一段距离,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摸索与尝试。
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如同“天灾”,完备监管体系下频现问题疫苗犹如“人祸”。天灾不可免,人祸本可防。
资料来源:
美国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上一篇:成熟的人从来不这样发朋友圈
- 下一篇:关于“问题疫苗”的10大疑问,专家一次解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