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扁鹊的医术名扬天下,其实,他的两个哥哥的医术丝毫不逊于他,只是名声不如他。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答道:“我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很纳闷,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人们都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最大,远涉全国。” 由扁鹊三兄弟行医,我们不禁联想到了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其实,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就好比扁鹊给那些重症患者治病一样,而扁鹊的大哥二哥则是注重给那些“还没有发病”或“病情尚未严重”的患者提前“开方用药”进行“有效预防”,以便及早“控制病情并把病治好”。
中医认为,“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最好的医生是防病于未起,治病于未发。抓安全监管,安监人应像高明的医生那样,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所以,中捷安监人决心不做“扁鹊”,常去企业“找茬儿”,一颗松动的小螺丝,一部即将失效的灭火器,一片破旧的挡鼠板,“婆婆妈妈”追着企业“叮嘱不停”。不等隐患“长成气候”,就一举捣毁了滋长萌芽的马虎大意“温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实告诉我们,往往很小的疏忽和麻痹,积少成多换来的是对个人、企业、国家无法弥补的损失。祸患起于忽微,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明察秋毫之末,严防麻痹大意,将隐患消之于未起之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宁可不要王家岭矿难事故抢险救援的“奇迹”,少一些“亡羊补牢”;要的是加强管理、有效预防、大幅度减少甚至杜绝事故发生,多一些“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假如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既让“扁鹊”们大力救治那些宁要带血的GDP和带血的企业利润而置生命于不顾的“重症患者”,又能充分发挥“扁鹊的大哥二哥”们的特长,积极医治那些“尚未发病”和“病情尚不严重”的“准隐患”、“小漏洞”“小患者”,力争将“隐患”、“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无疑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不仅可以从中挽救更多的生命,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安全生产成本。
(卢一荻)-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 下一篇:世界等待你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