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实在太多了:环评、水评、能评、安评、震评、交评、灾评、文评、雷评、气评……这个评、那个评,一些地方的同志都把这些评估编成了笑话!” 李克强总理4月2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斥责中介评估乱象。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根本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都是外包给中介服务人员,进而从中收取中介费
此前在某省考察水利工程建设时,李克强曾询问当地负责人,为什么钱拨下去了、地也批了,却迟迟不开工?对方无奈地说,开工前需要几十项评估,“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
“他给我解释了一下,有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水影响评价(水评)、能源评估(能评)、安全评价(安评)、交通影响评价(交评)、地质灾害评估(灾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评)、文物影响评估(文评)、雷击风险评估(雷评),还有气象评估(气评)……”总理一口气列举了一长串各类评估,会场顿时笑声一片。
李克强说,必要的评估评价当然需要,比如环境评估、水评估、安全评估等等。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根本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都是外包给中介服务人员,进而从中收取中介费。
“在这方面,其实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比如: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集中评估,并且在网上公开发布评估结果。”总理说,“这些探索正在形成有效经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总结。”
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
当天常务会的其中一项议题是,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李克强就此说,目前,一些中介服务确实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了“对冲”。
“我到一些地方考察,有些企业反映,现在表面看起来审批项目是简化了,但真要办事,还需要经过层层的中介服务。有些中介机构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市场的鞭子,收着企业的票子!”总理痛斥道。
李克强说,这些不规范的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乱、收费高,既抬高了门槛,也扰乱了市场。他强调,今后要放宽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按照竞争原则,让市场主体对中介机构进行自主选择。“我们要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坚决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
总理指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也要注重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在遵循相关标准、严守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推动政府与相关中介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账,坚决铲除权力寻租。
“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环。”李克强说,“通过清理和规范,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促进政府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赵之林)

- 上一篇:《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解读
- 下一篇:企业安全管理十大定律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作出严格规定:必须按规定注册独立法人单位,严格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对出具的报告负法律责任,严禁租借资质证书、非法挂靠、转包服务项目;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执业准则公平竞争,严禁假借、冒用他人名义要求服务对象接受有偿服务;必须做到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在网上公开评价报告、检测项目等有关信息,严禁出具虚假或漏项、缺项报告;必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严禁出租资格证书、在报告上冒用他人签名;必须保障专业技术服务和报告质量,严禁应到而不到现场开展技术服务、抄袭他人成果。
二是要求相关中介机构对照《规定》认真自查自纠,对查出问题限期彻底整改,并将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诚信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安全评价业务板块限期脱钩改制,注册成立企业法人,依法依规独立开展安全评价业务。目前己有 9家机构完成改制脱钩。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对不认真贯彻和严格落实《规定》的机构及相关人员,及时严肃查处并向社会曝光。同时,在总局网站开辟各地典型经验专栏,强化示范带动,引导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规范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