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记者连夜蹲守、探查,往返成都城内外的运渣车。发现渣土车撞红灯、越线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极为普遍,一些司机直言:“现在公司要求我们第三者责任险都买100万元的,只要不是群死群伤,有保险就差不多了。”(见 4月10日 央广新闻)
出了事儿,有保险公司买单。“保险”本是对投保人发生意外时的一种经济保障,对于成都这些渣土车,竟然成了可以肆意违法的“护体神器”。“保险”怎能庇护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杀手?
究其根源,我想有两个很直接的因素:第一违法成本低,第二从众心理作祟。一位司机说得就很直白:如果车子是60公里匀速跑肯定最省油,如果遇到红灯停车,然后再起步加油提速到60公里,可能十几块的油就没了,而且重载车刹车太多对车子磨损很厉害。再说了,其他人都在闯,你不闯那就吃亏了,因为人家跑你前面,你的活儿就被抢去了……
看来开渣土车拼的是,违章驾驶还尽量别出事、出大事儿的“技术”,即便出事了,还有保险公司垫底挡着哩!说来也怪,根据记者实地采访,人家违章的司机自己都说“我跑车15年,每天都闯红灯,虽然不少路口有电子眼,但从来没因闯红灯收到过罚单”。面对这样“零”违法成本,你要是还规规矩矩地等红灯、礼让三先,不仅油耗费了不少、刹车片消耗还挺大,生意也被人家抢跑了。面对这种情形,违法者只会越来越多,而守法一天却要赔一天。
所以必须要提高违法成本,让所有心存侥幸的人,都不敢再以身试法。交警部门花费巨资建设的电子眼抓拍设备,不能一直对这些马路杀手视而不见,是技术问题还是人为问题,应该尽早查一查,总这么拖着不整改,听任渣土车横行霸道、今儿撞伤一个、明儿压死一个,上级主管部门或人大监督机关就该启动问责机制;还要抓出一批违法典型案件,从严处理、杀一儆百、公开曝光,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对渣土车只要违章,露头就打,一来二去想必时间久了,也就能逐渐形成了一个规范有序、安全经营的货运市场;此外,还应有一个配套的动态“黑名单”机制,对肇事车的保险、车检、驾驶员要进行联合处理,只要上了黑名单,保费上调、年检遭拒,且看何人还敢触碰红线。
违法的人,都侥幸于“法不择众”;守法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带来好的回报。在有法可依的大前提下,执法者,必须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你松之一毫,违法者就会进犯一尺;同时,面对社会公众,你也会失去民心一片!
(评论员朱凯)- 上一篇:IT工程师猝死20余天公司未配合认定工伤
- 下一篇:客运车辆驾驶员发车前安全宣誓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