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http://www.esafety.cn/blog/u/3012/index.html
载入中.......................
博客公告
载入中.......................
时间记忆
载入中.......................
博客登陆
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留言
载入中.......................
博客相册
博客好友
载入中.......................
友情连接
博客统计
载入中.......................
化工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与防治的对策初探 | 2007-9-20 16:06:00
- 上一篇:新治安法处罚亮点解读1.doc
- 下一篇:冬天最容易中毒的五种食物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无非是因人、物、环境和作业方法的不同,原因各有所异罢了。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总结起来,大体可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监督上有缺陷这三方面因素。


1、设施、设备、工具、附件的结构不合理,强度不够,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贪方便,求节约,偷工减料,图快求省等发生事故。如有一家厂的料槽,本该安装三只脚,施工时图方便,只装了两只脚,还有一只脚省略不装,而将其直接靠在操作台的横梁上,结果是料槽受力不匀倾倒,压坏了操作台。有一家厂把不防腐的阀门用在强酸岗位上,硫酸突然从阀门处浇出,在旁边作业的工人被灼伤。有一家厂在热水溶化池上不安装防护拦,在设计安装时都忽略了此安全因素,造成操作工滑入池内烫伤。还有一家厂的计量槽被真空吸瘪移位,究其原因是:制作者把板壁的厚度减少了2厘米,要求安装的加强筋也省略不装等等,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安装维修、调整不良,或设备腐蚀自然老化,维修、更换不及时,带病作业,或长期运转,疲劳作业等发生事故。如有一家厂用同一根管道,用三通分隔多头输送物料,由于三通阀门未关好,该送的物料送到了不该送的地方。有一家厂将好几只化学反应锅的放空管和中控分析室的放空管连在一起,造成易燃气体进入中控分析室爆燃,硫化氢气体进入清洗合格后的锅内,入锅修理人员中毒。有一家公司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没有分管输送,由于反应釜的压力高于自来水压力,釜内的含苯物质倒送入自来水管网,造成食堂就餐人员集体中毒。还有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槽底突然脱落,管道突然泄漏,运转的电机突然爆裂,起吊的钢索突然断裂等导致事故的发生。

4、缺乏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如工作服、手套、扩目镜、护面罩、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不配备或配备不全,或者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强酸岗位的操作工未戴护目镜,作业时被管道内突然浇出的物料烫伤眼睛;有害有毒岗位不配备防毒面罩、面具或备用的防毒面罩、面具失效。如某厂操作工出料时被雾气晕倒;硝化岗位气体泄漏,职工抢救时中毒;某公司一职工入槽清除残渣时,除入槽职工本人中毒外,抢救人员也相继中毒;还有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坠落伤人;进入施工场所未戴安全帽,被坠物砸伤等。

6、对设备性能、物料的特性不熟悉、不了解,操作使用不当。如有一家厂用塑料管输送80度的热水,管道软化,热水浇出,伤人又损物。有一家公司将需在室温条件下存放的易燃原料6—硝基—1,2,4—酸氧体,放在蒸汽管旁边,造成物料发热自燃,酿成火灾事故;有一家厂把双氧水和保险粉放在一起,双氧水渗漏致保险粉发热燃烧,造成火灾。还有把不防腐的材料用到强酸、强碱岗位,造成损物伤人事故等等。
7、老设备做新产品,对设备的安全性能未作重新评估。如有一家厂在有易燃气体的岗位上使用低压灯泡时,引起爆燃,操作工被灼伤。老设备在做原产品时,安全条件是具备的,但在做新产品时,却不具备新的安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有:
1、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如无操作规程,操作无依据,或没有安全指令,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如某化工厂的环氧反应锅爆炸,按要求在生产时,岗位上应备有氮气,以防温度压力过高时置换用,但该岗位却没有准备好氮气,待需置换时,手忙脚乱再去领,时间已来不及了。再如不按安全的速度进行操作,作业人员偷懒图方便;某厂中间体车间,离下班只有20分钟了,而锅内所需的物料,按正常工艺投放还需2个小时,操作工为了赶下班时间,将需在2个小时投完的料,在20分钟内投完了,结果造成锅内物料剧烈反应,掀开锅盖冲向空中污染了周围环境,引起了周边农户的集体上告;某化工厂机修工在动火作业时,未清理净现场,造成火灾事故;某企业机修工在密闭的危化品容器上施焊,爆炸伤人;入锅作业时,未按要求进行清洗、置换和隔绝,入锅人员中毒。还有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灵失效,或无防护拦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作业;如漏电保护器不用,熔断丝用其它金属丝代替,操作台、溶化池、搅拌锅、升降机有防护栏不拦、洞有盖不盖等。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注油、检查、修理、焊接、清扫、移动等违规作业;如重氮管道堵塞用自来水冲洗,造成爆炸;移动旋转的排风扇未断电伤指,修理悬在半空中的吊机不固定坠落伤人,起吊的翻斗车被卡用手推扶伤手等等,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3、误操作和误处理。如生产、维修作业时,信号不清,警示不明;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错误处理;或误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等;如某公司操作工开电灯时误按调槽开关,入槽作业人员被突然转动的搅拌桨打伤;在重氮计量槽内用铁器捞取残渣时爆炸;误开料泵烧坏电动机;易燃品放在高温岗位上自燃;还有在作业中把按钮揿错、料管放错、阀门开错、物料投错、计量算错等等发生的事故。
4、未做好个人防护。在作业中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如未戴安全帽、护目镜、口罩面具、胶鞋、防腐手套、防护服(工作服)等造成伤害。

6、工艺规范不成熟。未经试制就盲目组织生产,或试制不到位,虽经小试、但未进行中试就组织大批量生产,或明知留有缺陷,利益所趋冒险作业,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某厂的DMF生产,小试中明知存在着有爆炸的危险,未消除此危险因素,就盲目组织生产,结果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某公司六氯反应釜,待温度下降到20ºC时方可继续投料,可为了赶时间多出产品,在下降到40ºC时,就开始投料,结果酿成了厂毁人亡的重大悲剧。

1、心理方面的原因。如性格爆躁、鲁莽、自负、不协作、不合群、心情懒惰、行动草率,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过分敏感、恐惧、神经质,家庭不和,邻里纠纷,无故受冒怨、听骂声、怄气、抵触情绪,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等。
2、生理方面的原因。如足跛、手疾、近视、耳背、反应迟缓,体力不足、身体不适、带病上班、女职工例假等。
3、知识方面的原因。如文化水平低、相关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实践经验少、业务技术不懂、操作不熟练等。
4、环境方面的原因。如空间不够、场地狭窄、灯光阴暗、通风不良、工具缺乏,设备不可靠,环境脏乱差,有害有毒气味重等等,使工人难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工作。

管理和监督上的缺陷主要表现有:
1、在产品开发或项目设计时,未贯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的“三同时”原则,忽略了相关安全标准、规程、措施的贯彻实施,在产品开发上、项目设计上、工艺规程上、设备制作安装上留有缺陷或使用的材料有问题,造成了物的不安全因素。
2、安全管理不科学,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的“五同时”制度不落实;安管组织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或不明确,干好干坏一个样,无奖罚措施或奖罚措施不落实不兑现;领导者有官僚主义作风,处事不合法也不合理,片面武断,随心所欲,指挥不当,不符合安全规范。
3、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时无人负责和顾问。安全措施不切实可行,安全经费不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不认真贯彻,只抓生产不抓安全,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管理。

5、忽略防护措施的落实,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安全设施、仪器仪表失灵,通风照明不符要求,安全工具不齐备,工况条件差,存在的隐患没有注意及时消除,若视无睹,得过且过,漠不关心。
6、招收工人和分配工作缺乏适当程序,进厂随便,上班自由,上岗不教育,换岗不培训,擅自调班调工种,分工不合理,叫张飞去绣花,叫林黛玉去杀猪,用人不恰当。
7、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不切合实际,新工人进厂的“三级安全教育”,老工人转岗的岗位知识教育,特殊工种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制度不落实,“拉来黄牛当马骑”,不开展或很少开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安技教育与培训,造成职工安技素质低下。
8、安全规程、条例,劳动保护法规、制度实施不力,贯彻不周;或没有制订规章制度,无法可依,或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有法不依;或长官意志,随心所欲,我说了算。
9、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浮于事,工作不明确,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互相推诿,无所事事;或部门机构设置、拆并随便,说建就建,说拆就拆,领导和管理人员变动调离频繁,造成人心不稳,管理上失控。
10、事故报告不及时,或瞒报、虚报、漏报、慌报,或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敷衍了事,对事故处理未实行“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职工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发生事故后能瞒则瞒,不能瞒则避重就轻,或推、拖、赖,或本位主义,小团体利益,“偷白鲞咬奶头”养内患。
上述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以法人为首落实到班组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体系;各级实行“主管负责制、辖区负责制”,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每一个人,使人人都晓得本岗位、本职的安全工作,在其位谋其职,筑成牢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网,按级负责全员管理,并根据业绩与经济挂钓,优则奖、劣则罚,能者上、无能者下,把安全管理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2、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时;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时;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必要时请资质部门进行安全评价。如在产品的开发设计时,设备设施的制作安装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设计是否合理、工艺是否成熟、设备是否可靠、规程是否完善,如防火防爆、泄漏泄压、安全间距、通风采光、消防通道、“三废”处理、安全防护装置、抢救后备措施等等,都应事前考虑周到,并在投入使用前一一认真加以落实。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危化品槽罐等,请资质单位生产施工,并经安全技术部门检验合格,消除设备因先天不足而给后天带来的祸患,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3、按行业、工种的需要配备配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如危险化学品生产岗位操作工的工作服、安全帽、护目镜、防尘防毒口罩、防毒面具、胶皮手套、耐酸雨靴等;机修电焊工的脚盖、口罩、焊工用工作服、带有特制滤光镜片的面罩、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帽和安全带(绳)等劳动防护用品,一定要按规定配备,并按要求正确穿戴,不可不配也不可配而不戴。

5、做好个人防护。除上岗前一定要按规定要求穿戴全劳动防护用品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学会自我保护,如不留长指甲蓄长发,不吸烟不饮酒,不在岗位上吃零食,作业完后洗澡沐浴,勤换勤洗衣服,搞好现场管理和环境卫生,发生“跑、冒、滴、漏”及时正确处理,减少物料狼籍,做到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站在上风处操作等等。
6、物料摆放安全可靠。化工生产危险物料多,特性各异,应按产品,按规格、按包装、按特性分类隔离堆放,明码标识,切不可杂乱放置。要控制光照热源,注意通风换气,做好防倒、防雨、防晒、防雷、防火、防腐工作,配足相适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器具,以备急时好用。实行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登记、专人监督检查。剧毒物品还要严格执行“双本帐、双把锁、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人领用”的“五双”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储存处要设立明显醒目的警示警告标志和“安全周知卡”,晓于众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8、实行安全与生产“五同时”。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安全与生产“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根据各级、各岗位、各员工的安全业绩,工奖挂钓按月考评,以经济手段调动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使安全和生产同步前进。
9、培训教育要到位。根据需要,制订年、月度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教育计划,用“送出去、请进来”内培外训的方法,开展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新职工进司的“三级安全教育”,老职工转岗的“转岗教育”,特殊工种经资质部门培训合格的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100%。平时的班前会、班后会及其他各种会议教育,布置生产任务的提示教育、节假日前后、气候变化的提醒教育,发生事故或隐患的案例教育,同类企业重大事故的警示教育,科研院校、资质部门的提高教育要经常搞,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技素质,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11、用人得当,人尽其才。要熟悉了解各人的秉性爱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做思想工作要心平气和,对症下药,力避“家长式”粗暴型的训斥,造成反感抵触情绪;对新招的员工要进行必要的体检,避免将带有疾病的人或身体不适的人招收进厂,用到不适合的地方去;要了解关心职工的“冷暖安危”和困难疾苦,防止职工因困难、纠纷、疾病等性情不好,影响工作和安全。
12、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经培训考试合格懂专业安技知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设兼职安全管理员。公司、厂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自检、互检、专检和巡回检等方法,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工艺纪律、现场管理、设备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检查,班组进行上班检、下班检和过程检,安全监督员和各级领导每天进行巡逻检、监督检,发现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处理,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检查要有记录,业绩列入月度考核。
13、“安全作业证”管理,从严把关。凡在化工区内进行各项作业,必须办理相关的安全作业证,并实行严格的票证管理制度。如“动火安全作业证”、“设备内安全作业证”、“高处安全作业证”、“动土安全作业证”、“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吊装安全作业证”、“断路安全作业证”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的《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办事,程序要清,控制要严,防范要紧,责任一定要明确,措施一定要落实,禁止搞形式、走过场和未批先做,盲目蛮干的冒险作业。

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并列的,往往是有若干种因素,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即某种现象的发生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发生,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这种关系就叫因果关系。防治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要根据互为因果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懂得、了解、熟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后,就要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落实和采取事前和事后的各种预防措施,有效地消除存在的人与物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2006年2月16日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