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安详,是真正的生命(转帖)
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吴铎思先生写了叫林春兰的人民警察。林春兰热心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些诸如上户口之类的“小事”之后,在微博里感叹:“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解决了她觉得比登天还难的事,太有成就感了。”
林春兰的这点“成就感”很感动我。我觉得,是最朴质的爱心赋予了一个公职人员更多的幸福感——在为人与为官之间找到均衡点,真不容易,而“爱是一切答案”,美国人际关系学专家安吉丽思说:“只要我把爱带进每一个情境,我就能找到出路,就会得到自由。”
这次,吴铎思先生写了一个叫詹红荔的人民法官,我总被其中一段描述吸引——“没有包袱,所以心静”。“成名”后的詹红荔一如既往地努力扮演好工作和生活的角色,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去感知人性的善、感受生活的美、感悟人生的真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人性之善、生活之美、人生之真,这些范畴与“人民法官”这个职业内涵的交集,真的很难寻找,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詹红荔至少给我一点重要启示:让职业内外充满生命质感的,是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安详。
追求宁静,不可能每个人都要像梭罗那样去找一个远离尘世、没有污染、没有嘈杂、没有纷争的瓦尔登湖。“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梭罗认为,真正的宁静,来自于内心,他慨叹“人类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两年前,一位朋友赴某地担任地方要员,我请人书写了“事缓则圆”四个字送他,大抵是祝愿朋友不急功近利、功德圆满的意思。另一个朋友则当即口头送了“恶狗服粗棍”五个字给他,其实这也十分有道理。
许多人事,能顺其自然最好。不强求,不畏缩,会少很多是非和多一些淡定与从容,安详地工作和生活。但很多时候,人们迷失在过多的目标中,以致忙乱中忘记了爱或快乐的真实感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诗曾经非常流行,表明很多人对于那种合乎时序、有张有弛的生命节奏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抱怨太忙,感叹心累。
“本性不动,是为自己”。让日子变得忙乱和心烦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这点体会,是我“上了年纪”忽然爱上喝茶之后才有的。
每当被“闲事袭扰”的时候,我就会一丝不苟地泡一壶功夫茶,几泡下来,就神清气爽了。人好茶香,决定茶滋味的,并不在茶的档次高低,只要不把尘俗的是非附加在茶里,每一泡茶都是清香宜人的。
人不好,茶不香。有一种好的心境,才能品味到美或善的人生况味,这不仅仅是茶道。活了大半生而于喝茶之际有所顿悟,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甚至认为:一个能够顿悟的人,一定对生活还有期待,使内心宁静下来还有可能。
有的茶壶上会镌刻“可以清心也”五个字,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念法:“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这段所谓“回文”,其实奥妙无穷。
由清心而心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救赎。
净则清,清则静,静则能容,容则有爱,爱则安详。作为一个少年法庭的庭长,詹红荔用一颗特别纯净和宁静的心营造了一个爱的世界: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法官而是一个“快乐的兔妈妈”,如同一壶可以清心的茶,洗涤和慰藉了一颗颗被污染、被扭曲和损害的灵魂,让它们重回安定与祥和。
爱与安详,都是有质感的生命和使人快乐。詹红荔是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充满快乐和幸福的人:“快乐地工作——做一名认真负责的法官;快乐地生活——做一个知足快乐的女人,这是詹红荔的自我定位。”台湾著名的慧律法师说:“心里头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 他认为:“安详,是真正的生命。”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竞逐之间,权利对于许多拥有公权利器的人来说,其实永远不会是快乐和幸福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