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也作:“怵目惊心”。《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缅寻遗烈,触目惊心。”重大事故发生后,对那些惨痛的场面和惨重的损失,人们往往感到难以卒睹。但是,关健还要能够“惊心”,真正从内心感受到这些代价的沉重,从沉痛的教训中吸取一些发人深省的教益,举一反三,制定防范措施,使今全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利令智昏
利:金钱,利益;令:使;智:判断,认识;昏:神志不清,糊涂。形容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辩事非。《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利令智昏’。图一时之利而忘记安全大计的人,时下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些人把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当作儿戏,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干。对这类人一是要加强教育、监督,二是要严格执法,决不姑息迁就,给他打上一针清醒剂。
欲速不达
速:快;达:到。片面性急图快,超越了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生产作业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程序,片面图快抢进度,导致操作失误,或者违反工艺程序,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反而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度,不仅不能得益,反而要多蒙受一些损失。
临深履薄
临:面临;深:深渊;履:践踏,走过;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谨慎小心。《诗经·小雅·小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不可有须臾的马虎大意。就象站在万丈深渊之旁,踩在河面的薄冰之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执迷不悟
执:固执;迷:迷惑,对事物分辨不清。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如或执迷不悟,… … 当躬行天罚。”在生产工作中违章蛮干,冒险作业,经指出后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或者阳奉阴违,最终蒙受损失而受害的还是自己。
亡羊补牢
亡:丢失;牢:羊圈。羊跑掉了,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发生错误以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为迟。生产中出了事故,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正确态度,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这样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以避免同类事故的再发生。
见微知著
从事物的细微迹兆,认识其实质和发展。《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著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安全检查要善于发现问题,查出隐患,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势。一点一滴的疏忽,也可能发展成为不可收拾的大灾难。而在事故出现以前,往往又是可以发现征兆,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的。
朝过夕改
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形容改正错误迅速。《汉书●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生产中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千万不要等到出了事故以后才引起重视,不出事故则得过且过。改正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习惯,一经批评指出,立即狠下决心改正。朝过夕改,是对自己和旁人的安全负责。
坐不垂堂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屋檐下,怕瓦片坠落打伤。比喻不在危险的地方停留。《史记·司马相如传》:“故鄙言谚日:家累千斤,坐不垂堂”。在从事各种危险作业的场所,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非有关人员不应当随便闯入或停留,既要注意保护自己,也要相互保护,以防不测。
缘木求鱼
缘:攀援;木: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用牺牲安全、健康的方法去追求效益,好比爬到树上去找鱼,背道而驰,只能是劳而无功。
居安思危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思想上就要有所准备,这样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故的思想准备,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否则,今天的安全也会转化明天的事故。
履霜坚冰至
履:行走;至:到来。行走在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到来。比喻防微杜渐,及早警惕。《易经· 坤》:“履霜坚冰至”。事故的酝酿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处理这一过程中任何细小的异状,就有可能避免事故。这就要求每一个操作者都要对自己的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所发生细小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保持必要的警惕,麻木不仁往往是事故的开端。
刻不容缓
刻: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宋《齐东野语》 :“帝王即位--一事不容缓。”事关重大安全环节的事必须立即去做,犹如火烧眉毛,容不得拖延。比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随时可能造成恶性事故,必须立即整改消除,刻不容缓。
江心补漏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指临到紧急关头才设法补救,为时已晚。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八折:“凭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一”当出了事故才想起要补救,什么都晚了。事前不认真准备,出事故只能自食恶果。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含糊,事前的准备很重要,切莫做“船到江心补漏迟”悔之莫及的事。
万无一失
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做任何一件事晴,都必须严格按章操作,按规律办事,都必须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安全施工的每项方案,都应计划周密,针对每项工作程序制定安全措施,并在实施中加强监督和落实,做到不出差错,成竹在胸,既圆满完成任务,又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一木难支
一木难支,也作:孤木难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指一根木头难以支撑整座大楼,很难撑起大局。安全工作贯穿各项工作之首,历来是重中之重,关系到整体大局。独木难支大厦,一项建设工程,安全工程投入的多少是确保整体工程安全优质圆满完成的重要砝码。所以,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必须要全体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完善这个系统,确保安全生产。
防微杜渐
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也作“杜渐防萌”。晋·韦搜《启谏冉阂》:“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后汉书·丁鸿传》:“若救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疾病应及早治疗,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时,则不可救药。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亦如此,要及时清除。积患过甚,会给机体带来严重危害,酿生更大的祸端。
上行下效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东汉《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员工的高素质体现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工作中不断改进陋习,狠反习惯性违章,老师傅要以身作则起带头,做好传帮带。从管理上讲,安全工作的好坏,重点在基层,关健在干部。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基层人员的模仿依据。因此,抓安全必须从上层抓起,从干部抓起。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修补。趁着天还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诗经· 幽风· 鹤鹃》 :“追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骗户。”清代朱用纯(( i 台家格言》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安全工作警钟长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以免临时手忙脚乱。“未雨绸缪”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旦犯下严重的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清.魏子安《花月痕》:“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一时的动作失误或违章操作,造成无法弥补的人身伤害,便会在一个人的心里留下终生的悔恨和伤痛。因此,安全必须从每一个动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次操作。学会不犯错,有的错误不能犯,犯一次便可致命。犹如站在悬崖边,决不可错迈一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长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者造成严重损失。《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缕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麻痹、疏忽,对小的隐患不重视,最终必定会酿成大的事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腐:臭;枢:门轴;蠢: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生产工作中每班的安全巡检雷打不动,这样发现问题会得到及时处理,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人的思想也是一样,经常检点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及时纠正。经常检查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到“流水不腐”是执行“预防为主”安全方针最有效的方法。
三思而后行
做事前多思考,稳妥后再行动。《 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小心谨慎力求达到万无一失。“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养痈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后汉书· 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生产中对待已发现的设备存有小隐患,有的人认为无足轻重,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得过且过。有的为了追求产值或撵工期,凭侥幸带病运行,一旦发生事故,深受其害,损失惨重。所以,要坚决取缔这样的错误做法,领导干部决不能只重生产轻安全而“养痈遗患”。
临渴掘井
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事前没有准备,渴了才想起挖井,战斗打响了才想到造枪,没制定针对性安全措施便投入盲干,怎么能不出错呢。“安全第一”的思想就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一项工作任务实施之前,安全先行,做好各项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待事故实行“三不放过”的工作方法,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从这次事故联想到同类工作其他方面,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做到“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再度发生。
防患未然
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是以“预防为主”来确保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能防患。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反事故预案都是制定于某项工作之前,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