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当地时间11时,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及夫人乘坐的一架154飞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失事。这架飞机在斯摩棱斯克“北方”机场降落时撞到了一棵大树后坠毁,当时遭遇大雾天气,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已确认死亡。对波兰总统专机“黑匣子”的第一份分析报告4月15日出炉,报告显示“飞行员的失误”是导致坠机的主要原因。
七十至九十年代,很多大空难,客机残骸总有一个“韩”字,为何如此?寻根究底,总结发现,大部分空难,都是连串微小的巧合与误会积累而成,在关键时刻不能补救,多出自机师与副机师之间沟通出问题。这两岗位虽有正副之分,但实际操作时,副机师负责监督和指正,甚至发出警告。而调查发现,众多不应出现的空难,出在副机师太斯文,面对经验丰富的正机师,指出问题时太婉转,不敢坚持;正机师则太自大,不听人言,这些尊卑有序的传统,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变成了祸害。
安全管理,讲求监督制衡,没有绝对权威,纵有主次之分,亦不能讲人情,不能论资排辈,甚至连说话都不能太客气,否则就是失职。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员工认为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或安全措施是上级领导部门的事,员工只是个执行者。遇到“三违”现象,有的员工碍于情面,三缄其口,有的员工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其实,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常年处在生产一线,由于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在企业基层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直接威胁着员工的人身安全。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正是凸显“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内涵。
因此,面对“三违”现象,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抛弃尊卑,勇敢地亮出维护安全的“利剑”,硬起手腕、铁起心肠、黑起面孔、亮起嗓子,宁可丢职,绝不失职,对“三违” 现象不留人情,敢向“三违” 现象说“不”,不给“三违” 现象以可乘之机,从源头上减少风险,杜绝事故,从而保持我们的企业长治久安,保障每一名员工人身安全。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