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新经济形势下安全生产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3月作品)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大冲击和影响,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特别是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及早采取对策,科学管理,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面对的新挑战

  有人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下滑,一部分企业限产或关闭,安全生产状况自然会比过去好转,安全情况会比过去乐观。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我国各类事故频发,每年事故死亡10万人左右,伤残70余万人,其中主要是交通、矿山、危化事故,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2500万人左右。我国每年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00万亿元以上。金融危机形势下,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

  (一)企业安全投入受到影响。由于企业普遍效益下滑,势必使一些单位可能不再或无力增加安全投入,甚至原计划应该投入的安全资金也可能减少或取消,一些安全技术改造项目被推迟实施,一些需要治理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因资金紧张而被搁置或延迟。

  (二)新上项目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各地为拉动内需保增长而加大投入,基本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如果安全准入把关不严,一些新上项目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隐患。而今后整治这些隐患,将付出更大的成本与代价。

  (三)小厂点、小作坊安全基础较差。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小型生产经营厂点必然增多,小厂点、小作坊安全基础较差,安全监管难度必然增大。

  (四)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作用将更加显现。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如果重特大伤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出现大的波动,必将给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五)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突出,一些乡镇和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应急救援、安全科技体系不完善,采掘业、制造业等传统基础产业中,落后生产能力所占比重还较大。特别是国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尚存在很大差距。

  二、应对新挑战的对策思考

  如何破解难题应对挑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全民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是什么的问题,指明了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坚持“安全发展”写进了十七大文献,把“安全发展”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和总体部署中,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科学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如果事故居高不下,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何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更保证不了正常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首要的就要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联合国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的安全保障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严重的事故一定给国家、地区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各级干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珍惜生命、关心健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放在首位,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党和政府组织工作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加以落实。

  (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发展规划

  坚持安全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指导思想,在安全生产上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政府行政首长两个负责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全面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两个主体责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科学制定实施安全发展规划,规划要根据地方和行业的实际,以预防重特大事故为主线,攻克本地区和本行业安全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促进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迈上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坚持依法治安,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治本之策。首先,要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程、标准,严格国家安全许可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依法把住企业和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关和安全条件关,做到不安全的项目不投入使用,不安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不用,依法取缔非法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其次,要及时修改完善《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安全生产法律,并出台与法律配套的法规,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要完善法规,加大企业对伤亡事故的赔偿额度,对所有从业人员实施工伤保险,地方政府、企业建立安全发展基金,政府对企业、企业对管理层和所有员工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政府推行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挂牌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企业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基金、安全奖励基金和安全宣传教育基金等,建立企业员工劳动保护、防止职业危害制度。

  (四)突出科技兴安的地位作用。

  只有通过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安全发展;要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体系,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积极培养安全管理及技术人才,高等院校和企业要有计划培养安全专门人才;要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二是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充实市、县、乡镇和企业安全监管队伍力量;三是企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作用。企业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品牌、安全就是发展的观念。五粮液集团近年一手抓安全管理,一手抓安全文化建设,推行全员全过程、动态、科学的安全管理,做到了安全、效益双丰收,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相当于15年前160个五粮液厂。

  (六)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安全素质。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关键是安全意识。各类伤亡事故90%以上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安全生产过程“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因素。安全文化的主体是人。安全文化的伦理、社会导向、规范功能及先进安全文化产生的凝聚力和约束力,是促进安全生产重要而特殊的力量。要通过有效载体和方式,创新安全宣传、培训,坚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和再培训制度,并从学生安全培训抓起,使全民树立具有安全意识和行为是现代文明人重要特征的观念,树立预防为主、安全是生产力、安全是政绩、安全才能发展才能和谐等意识,自我保护、除险防范。为此,要大力建设地方、行业、企业、社区、校园等安全文化,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七)突出重点,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把握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企业为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和责任;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根据实情明确安全监管重点。如对煤矿和非煤矿山集中的地方,要打击无证开采和野蛮开采,对中小企业和新开工项目多的地方,要执行安全许可和“三同时”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在人才、信息、技术、管理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对旅游景点和人口较多的城镇,要抓好设施完好、水陆客运、消防和建筑安全管理,农牧地区要抓好乡村道路和地质灾害控制;三是突出控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重特大事故伤亡人数多、损失惨重、影响大,防范重特大事故是重中之重,务必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突出抓好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经营、校园、旅游景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安全和森林防火、地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