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货”姓“韶”名“贺”,因与武汉方言“苕货”音相近,同事们习惯喊他“苕货”,于是这一名就被人叫开了。“苕货”年方28,男,人虽长得牛高马大,但人很精明、勤快,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赏识。
“苕货”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苕货”当年是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大学的。“苕货”那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时不时冒出一句方言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烦死了!”
一向顺风顺水、顺心顺意的“苕货”最近遇到了几件烦心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件烦心事:
又到了年终,又要开始评比了。说是评比,其实领导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总要多方权衡,把先进指标进行平均分配,力争人人头上都戴上先进的“帽子”。今年,“苕货”所在的班组分到了二个先进名额:一个矿标兵,一个先进个人。“苕货”的班长还是很赏识他的,把他拉到班组休息室,让他从二个先进指标中挑选一个。“苕货”想:矿标兵除有1000元的奖励外,还有一次外出旅游的机会,于是就挑了矿标兵。那个先进个人的指标自然就给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老吴了。不料报上名单后,上级突然制定了新政策:规定今年矿标兵要在先进个人中产生。无奈名单已经报上了,没法更改,那就只有把“苕货”去掉了,这样,两项荣誉都给了老吴,“苕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二件烦心事:
“苕货”的女儿快三岁了,一直由老丈人照顾着。前些日子老丈人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后竞然中风了,不仅不能照顾别人,而且还要人来照顾。这下可忙坏了“苕货”,先是解决女儿的入托问题。费了九牛二虎之劲,找人帮忙进了当地最好的一家幼儿园。可入园报名时,老师一看户口本,还差一个月,老师说:入园可以,但得多缴1000元。本来就够烦心的了,可屋漏偏遇连阴雨,妻子送女儿上幼儿园时,在一拐弯处与别人撞了,妻子和女儿都受伤了。“苕货”烦心透顶。
第三件烦心事:
“七一”前夕,矿里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外调。大凡这种情况,人人都愿挑外省籍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样既能工作又能游山玩水。由于“苕货”的资格老,又是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自然分到省外组。可最近的事情好象总是与“苕货”作对,上级决定:为公平起见,人人都有机会走远点,这次外调省内组与省外组交叉外调,也就是说“苕货”只能在省内外调了。“苕货”这回只有内火攻心,暗地里烦了。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雨月风清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