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3月份作品《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安全地进行生产,于国于民,于已于人,利益非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早在一九五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对劳动部的工作报告作批示时就明确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刘少奇同志也曾在《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文中强调指出:“应当切实加强对生产的安全措施和劳动保护工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再次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作的两次讲话中,三处讲到安全生产工作。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企业要符合安全条件才能生产。特别是在最近刚刚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针对二00四年以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他再次强调: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惨痛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的检查执法力度,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事故频发,仅一九九四年工伤死亡人数就达到了20315人,其后虽然有几年呈下降趋势,但到二00一年,下降趋势停止,二00二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数字惊人,损失惨重。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部分同志还存在着把安全与生产、与经济建设,甚至是与社会全面发展对立开来和无关大局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安全观,着力夯实安全基础,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领导重视,群策群力,预防高效,安全有序的社会氛围。

所谓科学的安全观,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用现代的思维和科学的手段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中的地位,安全是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是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安全才能生产。

部分同志至今还存在着把安全与生产、与经济建设,甚至是与社会全面发展分裂开来、对立开来和无关大局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错误地认为,安全强调的多了,就要加大投入,就会影响生产,影响效益,甚至影响整个经济建设。只看到了“失”,而没有看到得,宁肯花大钱买教训,不愿多投入一点保安全。抱侥幸,凭经验,碰运气,这是对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建设极不负责的行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开安全生产做支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即是生产的基础,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没有安全做保证,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辽宁孙家湾煤矿的教训,让世界为之震惊,二百多个鲜活的生命,再次深刻地告诉我们,不注重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就要付出血的代价,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就连战争年代,我们都提倡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更何况在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全世界都十分关注人权的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

磨刀不误砍柴工。安全上的投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只有安全抓好了,人们才有搞好生产的精力和干劲,否则,在生命安全都没有保证的条件下,是不产生社会效益的。就是偶尔在经济上有所收益,那也是与虎谋皮,一但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抓安全就是抓全面,抓安全就能促进一切活动,只有安全才能生产。

第二、要正确认识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善于找出造成事故频发的短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各类事故的发生看上去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也有它的内在规律,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认识和利用它。在对一些重特大事故进行总结教训时,我们时常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征候或前兆,假如我们稍加注意,就可避免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然而我们正是在某一点或某一环节上产生了疏忽。某矿难发生前,有些工人就反映出一些事故隐患,然而矿领导却一直认为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不会有什么问题,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酿成惨祸的发生,然而一切后悔都无济于事。

我们要学会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国情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财富,捧着教训过日子,瞄准问题抓落实,以提高我们的防范质量。

目前世界上有一种用GDP多少来评估事故率的理论,并断言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4000美元以下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事故和伤亡的增加,而我国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且经济高速发展,按其理论正处在事故的高发期。但我们细究起来.该理论只不过是对过去安全生产事故的一种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国的国情不同,生产事故的内在规律也有所差异。以我国现在的十万人死亡率与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基本持平,但在60多年前的美国,虽然战争的硝烟没有漫及到他们那里,但整个世界都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时的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通信、信息、交通等与我们现在的条件都不能同日而语,这些差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用“GDP事故论”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推卸责任。

第三、善于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新问题。

一是牢固树立用科技支撑安全的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生产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同时还要坚持用现代化的手段,解决新情况带来的新问题。

二是选好配强掌握现代知识的安监队伍。列宁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随着高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安监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现代化的人才。

三是突出重点,依法建立制约与激励相协调的高效机制。对于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规定、失职渎职的,要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规规定,预以严惩,而不能等到出了问题,造成经济或人员重大损失再去亡羊补牢。对于那些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要及时给予奖励,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做细做实,做出实效。

第四、相信和依靠群众,打好群策群防的人民战争。

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同时也是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制造者与参与者,他们在安全防事故上最有发言权,我们只有真正发动群众、真心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打好群策群防的人民战争,才能把各类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真正发动群众,就是发动群众学法、用法,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效克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形成人人都能把隐患当苗头,把苗头当事故的氛围。对在安全防事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大力宣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心相信群众,就是相信群众的觉悟,相信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把群众的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建议当成工作的要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反映的隐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常说要专家找隐患,战斗工作生产第一线的最广大的群众,就是安全防事故的专家。

坚决依靠群众,就是利用群众的力量,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把权利交给基层和群众,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安全生产的职能部门,要发挥好检查督导作用,这样才能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使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更上一层楼,以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雨月风清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