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安全为天(12月作品)

  因为不同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倾听和诉说;因为一个相同的主题,我们愿意分享不同的经历和观点。过去我们讲安全第一,那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我们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则是个崭新的课题。

  有时候我在想,就像文学作品里爱情题材是永恒的主题一样,安全工作为什么总是摆在企业生产的前面呢?事实是:生产的效益要远远大于安全事故的本身。然而,我们的口号和宗旨永远是安全第一,而不是生产第一或者效益产值第一。我们每一年的新年伊始,从上至下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安全工作会议,而不是生产任务及指标的会议?安全似乎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永远的中枢和关键。细细想来,关注安全不单单是关注国家财产和企业生产免受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都是第一位的。生命不被保证,防范才能安全,对此,我认为,安全我的责任,安全重于泰山,这种观念已是人人皆知,关键是能否做到时时皆有,事事皆有。能否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中,任何时候都不被清零。从而储之于心,用之于事。在生产操作时具有雷达一样细密敏锐的眼睛,去搜索和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如果说在天文学的科学研究中最大的是宇观,研究的是银河星系;中间的是宏观,研究的是山川物体;那么,我们的安全工作应该像天文学最小的微观,研究的是基本粒子一样,去研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缘由,去发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所在。下面我给大家讲叙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一段事情,虽然它已离我远去,然而,至今却让我难以释怀。

  那是2000年7月炎热的夏天,我做为国家铁路罐车总站吉林分站检定室主任带领检定员赴图们炼油厂做金属油罐的容积检测。按规程要求:进罐检测前要做洗罐和氧含量分析等前期准备工作。分析合格,准备就绪后方可进罐操作。但在厂家说罐空以久,罐外有人监护,没有问题的一再劝说下,出于做事简单的习惯,我没有坚持,挥手同意进罐。进罐后,正当大家研究如何检测时,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向我袭来,顿时感到有些站立不稳。我不免有些警觉,转念一想,可能是路途遥远,疲惫所至,没有在意。没过多久,又一阵头晕目眩悄然而至。我意识到罐内出了问题,一个念头闪进脑海:是不是罐内空气稀薄所至?如果是这样,一定存在进罐管线阀门关闭不严,这样,一旦操作时工具碰出火花,后果不堪设想!刹那间,我下意识大喊一声:“赶快出去!”同志们纷纷回头,目睹我紧张严肃的表情,没有多问,一个个快速奔向出罐口,鱼贯而出,前后不过两分钟。当我最后一个爬出方圆不足一米的罐口时,看到的是一张张苍白的脸,大家都在剧烈的咳嗽。由于发现及时,出罐迅速,人人并无大碍。事后检查,由于厂方有关人员的疏忽,进罐的一条汽油管线阀门没有关严,罐内通气口进罐前10分钟方才打开,罐内氧含量严重不足所至。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在检测工作中,必须克服差不多就行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和差一点没关系的习惯性违章。道理与事实即简单又令人震惊!简单的是人与猿的基因只差百分之一,一个是猴子,一个是人;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一宇宙飞船因操作误差的万分之一秒,导致飞船打不开减速伞,无法落地,燃料耗尽,空中爆炸,机毁人亡;美国挑战者号航天器机体一小块防护层剥落,起飞前,有关专家检查后认为不影响此次飞行。结果,任务完成后返回大气层时,只因这一小块没有防护层的地方,承受不了几千度的摩擦高温,高空起火爆炸,七名宇航员和价值几百亿美元的航天器瞬间在蓝天化为白云似的长长问号,给我们留下有价与无价,疏忽与惨剧的痛彻骨髓,令人扼腕不止的思考和震撼!

  有人说,对两种人没有没用的东西。一是作家,二是侦探。因为作家的想像力和侦探的推理是职业必备的条件,任何的细枝末节和蛛丝蚂迹都会给想像带来灵感给推理带来依据。法律上讲事实是证据构成的,我们讲安全是由环节链接的。一个合格称职的员工,在岗位上生产和工作没有不值得重视的地方。当你走进施工现场准备干活时,除去穿戴好安全防护之外,头脑里千万别忘了带上比手里工具更重要的实操精典,书名叫做“处处防范”。因为一个指针的滑动,一个螺丝的松驰,一个异样的声响,一个火花的迸溅都可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和损失。所以,在生产工作中,我们宁可杯弓蛇影,也决不能置若罔闻!联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康博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中的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们知道企业中许多安全事故不是规章制度不建全,而是违章操作,疏于防范所至。其实,安全生产不单单是个观念问题,也是个素质问题。在安全生产的应对行为上就能折射出人的精神轨迹。因为内涵和外延是寄生和共生的关系,有内涵才会有外延,有防范才能保安全。员工对本岗位的工作是满足及格还是追求满分,这40分就是主动敬业的发挥空间。职业行为有不少做法,有主动和被动,有不得已和发自内心,尽职尽责容易,敬业爱岗则很难。我们要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大力推进安康工程,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把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结合起来,让每一名员工发挥出极至!

  我们干一个工程,也要把它做到极至!做成苹果式的精品工程,不单要质量优良,还要让事故像个虫子一样找不到下口的地方。战场上没有亚军,安全生产没有第二名。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那震惊中华大地的一声巨响,至今还萦绕在我们的耳畔,给我们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思维盲点敲响了警钟。或许事后我们站在事故现场的废墟瓦砾上,眼前的景象总是给我们一些自责和恨憾。因为,根据航空的海恩法则:每一次事故的后面都有三十起轻微事故;三百起预兆;一千次可以避免挽救的机会。但是,时间不可以回溯,历史也不容许更改。但是事故作为一种存在,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反思经验。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章操作酿成的重大事故。一个基本概念是,你没有发现危险,危险并不会自行消失。严峻的现实对我们员工提出了更高的准入门槛。通过这起事故,我们每一位领导和员工都应清楚的认识到:无论生产和奖金再攀多少个新高,安全生产永远是对劳动者终极本质的关怀!

  让我们牢记西方哲人麦尼夏的名言:“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过得完全无忧无虑,因为不安是生命的基本精神,是生活的标记”。不安是生命的自然属性,警觉和机敏应当成为我们职业的习惯。在自然界,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生存环境的天敌,人类工程在大自然面前必须有所规避。那么,我们在安全工作上更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谨言慎行,处处防范。在一个工厂车间,没有安全隐患,不安全因素涉及不到的地方,这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是世外桃源。这个世界不会改变,会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我们也不否认阳光和风雨同在!但是为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请您遵章守法;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您关注安全!

  高天厚土,沧海桑田。走过青春,走过四季,走过年年岁岁。让我们用燃烧的激情去点燃奋斗的火焰,让我们用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在吉林石化第四次创业史上写下恢弘的诗篇!传承和弘扬吉化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用珍爱生活,呵护健康去托起生命的太阳,同舟共济,奋发向上,以力量和信心再一次扬起通向胜利彼岸的风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