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网络“抢红包”别热了网群冷了亲情(2月作品)

  猴年春节期间,红包大战的激烈程度更甚于往年,人们抢红包的频次和金额再创新高。数据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微信红包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同比增长了近9倍。其中,除夕当日的收发量为80.8亿次,3年狂增505倍。春晚期间,支付宝“咻一咻”抢红包活动总参与量达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总次数的29.5倍。

  面对根本停不下来的抢红包热潮,有人据此认为,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新时尚,手机抢红包大有成为新年俗的趋势,成为必不可少的新年大餐。不可否认,相比于短信祝福等形式,抢红包成为了一种有热度的新年祝福方式。不管多近多远,建个群,把亲戚朋友拉进来,相知相熟的人凑在一起,为抢红包而不亦乐乎,不仅活跃了气氛,加上这种形式具有延续性,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人们彼此的距离和感情,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对热闹的网上抢红包,有些人颇多微词,给家庭亲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不可小视。有位市民说,他今年这个春节就因抢红包过得不畅快。过去,全家三代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看春晚,拉家常,其乐融融。而今年春节,全家几乎都加入了抢红包大战,家庭成员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亲戚之间相互建群,你拉我、我拉你,每个人少则七八个群,多则二三十个群,无论是吃饭、聊天都是盯紧手机,心在抢红包上面,抢到了欢呼雀跃,没抢到暗自郁闷,有时还在计较谁发得多谁发得少。他表示,浓浓的家庭亲情如今被抢红包所代替,家里春节的氛围冷清了许多。

  可以说,这位市民的话语颇具代表性,道出了很多人的困惑。如今春节期间,甚至亲朋好友见面,都不忘问上一句:“抢到红包了吗?”因此,很多人担心,说过分推崇抢红包破坏了家人团圆的氛围,甚至与老辈人产生了隔阂;也有人说,家人过年团圆最重要的是热闹的参与感和带给每个人的温馨感,而不是所抢红包里显示出的冰冷数字,或者因红包数字的多寡带来的彼此计较、隔阂和抱怨。

  有了新年俗,莫忘旧年俗。细究起来,微信、支付宝等红包虽然脱胎于传统红包,但是承载的意义毕竟不同。传统红包的一给一收之间,承载的是相聚,是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也是晚辈对长辈的祝福。春节的意义在于一家人欢聚一堂,吃饭聊天,其乐融融。若人虽在父母身边却只顾着低头“抢红包”,不免疏远了家人,冷落了亲情。对于热衷于抢红包的年轻一代,新年俗固然有其乐趣,但是也要照顾到亲人的感受,毕竟亲人之间的陪伴才是最宝贵的。

  值得注意的是,也要莫让抢红包这个新年俗变成新陋习。事实就是的说,手机网上抢红包的火爆,很大因素原本出于商业目的。但在客观上,从其普及的分享理念上来说,这是一种健康的价值观和善意的源头,值得把它作为一种健康新年俗来看待。但切忌过分热衷,适当适时适度参与即可,如果太关注抢红包,而忽视了与家人欢聚、交流情感,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新年俗转变成了一种新陋习。

 

  还有就是,热了网络空间的年味,也不能冷了现实家庭里的年味。今年春节,就有人懊悔的表示,他从除夕夜到初五都沉浸在抢红包的乐趣里,上班后,随着抢红包热潮的逐渐冷却,他突然意识到,因太关注于抢红包,春晚节目一个也没看全,春节的美食没品尝多少,陪家人的时间也少了,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从这点上来说,抢红包这个“新年俗”实在不易推崇,过年抢红包也需降降温了。为了抢红包,废寝忘食、无暇他顾,让本来就越来越淡的年味更淡了。春节期间,一家人欢聚一堂,敬老爱幼、共诉家常,才是过年该有的味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