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来,似曾相识的各类灾难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重发,悲剧的一次次重演,人们不禁要问,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涉责部门,为何就管不住一个“夺命元凶”呢?
有人说违规操作、,监管失察或渎职是主要因素和导火索。笔者认为,事故发生单位的安全管理松弛造,意识淡薄,隐患排查治理“走秀”,背后的一些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责任追究不严,导致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严重,是其最大的祸根。
不可否认,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安全生产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并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法规不可谓不全,要求不可谓不严。有分析人士指出,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事业的成效!有了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把职工的安危、企业的财产放在心头,聚精会神搞生产,全力以赴保安全。责任心不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的人,工作就会怕得罪人,敷衍塞责,原则性不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对上级安全工作的要求仅满足于传达,对发现的问题,侥幸心理严重,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不注重落实,搞安全检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记录胡填乱写,不负责任;指导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出了生产安全事故追究不力,处罚不严,安全生产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认认真真搞形式,实实在在走过场”的现象,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决不能让唱空调子,不搞花架子的人有生存空间了。
国务委员王勇近日在河南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做到责任落实到位、监管覆盖到位、制度执行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应急防范到位。 要落实王勇国务委员的“五个到位”, 就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同时,要强化考核约束机制,把安全生产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领导干部的奖惩和提拔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安全生产否决制 ;对隐患整改要强化挂牌督办、责任追究,限时整改制度,对监管交叉和缺位问题,要完善法规制度,细化部门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责任追究力度,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而发生的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按照有关法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对严不起来、落不下去问题,要强化责任考核,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安全责任网;对检查重形式、走过场问题,要规范和创新检查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对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要强化预防治本工作,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形式主义不除,安全生产永无宁日。要消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就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将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固定下来,“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涉安人员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红线不可逾越,底线不可失守。作为安全生产指挥官、领头羊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居安思危,稳中思险,稳中识患,克服各种贪图享受、怕苦怕累的思想,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精通监管业务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充分认识到生产事故的复杂性、突发性、严重性,沉下心,扑下身,真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水平下功夫,在落实党政府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排查治理隐患上下功夫。力促各级监管部门扎扎实实排查安全隐患,不折不扣执行相关规定,切实敦促企业整改到位,把好安全生产的每道关卡,决不能让悲剧一再上演。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