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经济效益,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逐利的本性,使一些企业罔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安全投入上不仅不重视,而且严重“欠账”,造成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先天不足,隐患成堆,危机四伏。如发生“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而是由公司负责人根据自己经验非规范设计的。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的公司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可以说,该企业从开工第一天起,事故隐患、尘毒危害等问题就严重存在。
安全投入欠账多是当前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隐患。安全生产投入一般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破解企业安全欠账瓶颈要多措并举,不能仅仅靠企业自律,必须有企业以外的影响和约束,并运用经济杠杆来调动企业进行安全投入。
一是给企业算清安全经济账。著名安全经济学专家罗云教授指出,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于事后整改的比例是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就是说,安全投入搞得好的企业不仅事故少而且企业效益也好,与此相反,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或者在安全生产上不投入的企业和行业,即使一时能够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不会长久,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轻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重则破产倒闭。安全就是效益,这是所有企业经营者应该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并要充分认识到加大安全投入是预防为主的重要前提。通过加大事先的安全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预防或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有效手段。
二是重视以人为本的资金投入。如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等。只有广大从业人员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加大对安全投入的执法检查力度。《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以及劳动保护投入和安全培训投入,都作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安全生产投入应该是谁经营、谁投资、谁负责的问题。同时,还建立了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的约束机制。因此,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达不到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又不投入资金的企业予以经济处罚。处罚所得款应实行专项管理,并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用于隐患治理。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五是激励和帮助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政府不妨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企业科技进步、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及治理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方面给予支持,促使和激励企业保证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投入资金。或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帮助那些确实无力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专款专用于急需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