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习题(1)
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习题(1)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一、单选题
1.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
A.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
B.湿式作业
C.密闭尘源,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
D.通风除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在工艺改革中。应首先考虑污染预防,即采取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在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措施减少其危害的治标措施。参见教材P244。
2.直径小于( )μm的粉尘,其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
A.1 B.5 C.10 D.5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径小于小于5μm,能长期悬浮于大气中的粉尘微粒,容易达到呼吸器官深部。参见教材P245。
3.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以下不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是( )。
A.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
B.熔炼黄铜时产生的烟尘
C.皮物、棉织物的处理时产生的粉尘
D.清扫道路时的扬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全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参见教材P244。
4.生产环境中,产生紫外线的辐射源有( )。
A.高频电磁场 B.焊接电弧光
C.粮食烘干炉 D.铸造铁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识别辐射伤害源。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0℃以上的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焊接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即紫外线辐射伤害。教材P251。
5.高温作业系指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 )℃或以上的作业。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参见教材P252。
6.音频声的频率范围是( )。
A.10~1000Hz B.10~10000Hz
C.20~2000Hz D.20~20000Hz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人耳能够听到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音频声)。
7.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 B.隔声 C.减振 D.阻尼降噪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而吸声处理措施只能降低其混响声,故对于靠近声源的场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参见教材P250。
8.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波长短、频率高,辐射的量子能量大,生物学作用强。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生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损伤,这类电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均属于电磁辐射。参见教材P250。
9.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
A.高频电磁场、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B.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
C.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D.微波、红外辐射、紫外辐射、激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和激光,其中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参见教材P250。
10.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
A.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 B.湿式作业
C.密闭尘源,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 D.通风除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改革工艺、采用新技术、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在工艺改革中。应首先考虑污染预防,即采取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在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措施减少其危害的治标措施。参见教材P245。
11.(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小、波长长的波段。
A.射频辐射 B.红外辐射 C.紫外辐射 D.激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射频辐射是指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又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波段。
1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 )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径。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内。生产性毒物经呼吸道进人人体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径,这是由于肺泡壁极薄,扩散面积大,吸收能力强,供血丰富,呈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约95%的患者是通过呼吸道造成中毒的,毒物经过呼吸道被吸收的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可不经肝脏的生物转化解毒过程,就能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迅速分布到全身,故其毒作用发生较快。参见教材P247。
13.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A.热力燃烧 B.催化燃烧 C.冷凝 D.活性炭吸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燃烧法(包括催化燃烧)仅适用于可燃物质或高温下分解的物质,常需要较高浓度的废气,分解的最终产物必须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因而只能回收燃烧氧化过程中的热量,无法获得原物质的回收。冷凝法适用于易于凝结的有害气体或蒸气态的污染物,对于常见有害气体的净化很难收到效果。因此,根据以上其他方法的特性和苯蒸气的性质,回收苯蒸气宜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参见教材P247。
14.噪声可造成对听觉影响、对生理的影响、对心理的影响和干扰语言通讯和听觉信号。以下非噪声源的是( )。
A.温度噪声 B.空气动力噪声 C.电磁噪声 D.机械噪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噪声源。工业噪声可归纳为三类: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的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团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机械噪声;电磁场脉冲,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的电磁噪声。教材P249。
15.以下设备可产生空气动力噪声的设备是( ), 可产生机械噪声的设备是( ),可产生电磁性噪声的设备是( )。
A.球磨机、变压器、风机 B.变压器、风机、球磨机
C.风机、球磨机、变压器 D.变压器、球磨机、风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辨别不同设备的噪声源。此题还可能以产生噪声的作业作为辨别目标,例如,机械工业中的铸件清理工、发动机试验人员和飞机驾驶员等。教材P249。
二、多选题
1.依据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金属性粉尘
E.混合性粉尘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粉尘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其中无机粉尘中包括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以及人工无机性粉尘3种。参见教材P244。
2.在密闭空间作业的管理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A.准入管理 B.密闭空间处设有警示标识
C.提供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D.必须采取静电消除措施
E.提供防护用品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8。对于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的管理规定:一是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作业,并不需要办理转入怔的密闭空间,成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二是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等特征的密闻空间,成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简称准入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简称监护者)及其职责。
②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誓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③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培训。
④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
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⑥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⑦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 )是最常见的途径。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神经系统 E.以上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生产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内。生产性毒物经呼吸道进人人体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径。
4.下列( )过程能产生烟。
A.液体挥发 B.固体升华 C.有机物加热 D.金属熔融
E.液体喷散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毒物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蒸气是指因液体挥发、固体升华而形成的气体;雾多由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有机物加热或燃烧以及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可形成烟。参见教材P246。
5.气溶胶包括( )。
A.烟 B.雾 C.气体 D.蒸气 E.粉尘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雾和烟,统称为气溶胶。参见教材P246。
6.下列关于有毒气体的燃烧净化技术,表述正确的有( )。
A.适用于可燃物质 B.适用于高温下分解的物质
C.要求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D.能够获得原物质的回收 E.能够获得热量的回收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燃烧净化技术是采用燃烧的方法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净化燃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仅适用于可燃物质或高温下分解的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必须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只能回收燃烧氧化过程中的热量,无法获得原物质的回收。
7.下列噪声控制措施当中,从降低声源噪声辐射强度着手控制噪声的方法有( )。
A.控制机械设备的振动 B.房间内表面镶饰吸声材料
C.采用高阻尼合金代替一般金属 D.高噪声设备加隔声罩
E.提高产生噪声设备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B、D均为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教材P243。
8.下列粉尘中,不属于无机粉尘的有( )。
A.滑石粉尘 B.橡胶粉尘 C.农药粉尘 D.金刚砂粉尘
E.谷物粉尘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
教材P244。按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石灰石、煤等粉尘;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锡、铅等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粉尘等。
(2)有机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茶等粉尘;动物性粉尘,如皮毛、骨质、角质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橡胶等粉尘。
(3)混合型粉尘。
9.纺织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有( )。
A.粉尘 B.有毒气体 C.高温 D.噪声 E.振动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纺织工业是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加工生产工业,其主要的职业危害包括:粉尘、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等,而有毒气体危害在纺织工业企业的作业场所中则很少见。
10.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作业有( )。
A.激光打孔 B.辐射育种 C.变压器维护 D.CT扫描
E.玻璃熔吹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是识别有电离辐射危险的作业。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农、医和科研中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正确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提供的选项作业的原理。参见教材P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