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是建章立制,打好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大家普遍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这些内容包括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等,涵盖培训、教育、操作、管理、生产、基建、营销等各环节,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抓好基础工作,搞好基础业务建设,才能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搞好铺垫,创造条件;只有开展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才能保障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为此,许多企业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标准化活动主体是企业、是基层和员工。标准和制度再好,没有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去实施也不能取得实效。因此,落实责任至关重要。规范操作者的作业行为,明确了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克服了人的习惯性违章,减少了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实现了人、机、环的和谐统一,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是强化培训,增强安全质量标准意识。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变成其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是许多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 四是依靠科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设备、设施、条件的科技含量和保安能力,是降低企业安全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 五是健全体系,促进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把安全标准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抓队伍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开展,向安全要和谐、向安全要稳定、向安全要效益、向安全要发展,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岗位安全标准作业法和安全性评价工作,提高了企业安全标准化水明显效果。 六实施要素是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现场标准化、岗位安全操作标准化。 1)安全管理标准化: (1)安全生产责任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4)安全操作规程; (5)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活动,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指令台账及安全生产例会等各种会议记录; (6)应急救援与伤亡事故调查处理; (7)安全检查表。 2)安全现场标准化 (1)现场安全装备系列化; (2)生产场所安全化; (3)管线吊装艺术化; (4)现场定置科学化; (5)作业牌板,安全标志规范化; (6)文明生产管理标准化; (7)要害部位管理标准化; (8)现场应急有效。 3)岗位安全操作标准化 (1)现场作业:人、岗、证三对口。 (2)现场作业反三违。 (3)正确使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具。 (4)特殊作业管理。 (5)岗位作业标准。 (6)安全检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