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近期接二连三发生,血的教训极其深刻。遏制事故如何发力?许多人都在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认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加强危险品管理,切实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还要求,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8月20日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标准、规定,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如此明确指示、刚性要求,指明了加强安全生产的方法路径。其中一再强调的是“预防为主”,是要排查隐患、化解风险。各地各部门务必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痛改前疏,立即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防患未然,除恶务尽。
祸患常积于忽微。深入排查是有效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哪里有隐患,何处有风险,务必知根知底。查是关键的第一步,要广之又广、细之又细。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其要义首先就在查,做到深查、细查、严查。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立查立改,采取突击暗查、逐一排查、全面检查、责令停止作业、强制停电等多种形式,全面排查隐患和风险,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瞄准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真正做到“全覆盖”。要坚持并推广“四不两直”,务求看见原生态、揪出真问题。
隐患和风险查出之后,就要逐一攻克,一患一策,务必有效化解。海恩法则一再为事实所验证。如果对隐患和风险视而不见、反应迟钝,除患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那随时可能惊天动地。纵观近年来的重特大事故,不都是层层失守、养痈遗患,最终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吗?我们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零容忍”的决心,铁腕执法,彻底根除各种“不达标”、“不安全”。要明确检查工作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除患从来都是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要清醒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以前好不等于现在好,现在好不等于未来好,隐患像野草“春风吹又生”。墨菲定律警醒我们,血的教训不能再用鲜血去验证。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流于表面、走于形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是不行的,不能“一阵风、湿地皮”,必须下工夫,用狠劲。
要守住安全红线,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现实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隐患很多、视若无睹,最后酿成恶果;一个是隐患查不出来,没有人去整改,或者整改不及时、不到位,最后还是要出事。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安全检查体制机制。对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行业领域,地方政府应及时协调,落实有关部门责任,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只有人人担责、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方能筑起安全防线,根除养痈遗患。
-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那些事儿
- 下一篇:天津8-12爆炸事故核心现场清理工作高清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