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两棵树
岭上有两棵松树,相互绞在一起,如漆似胶,不离不弃,相拥相恋,是绝配的“夫妻树”。之所以要保存这张图片,不是我好奇,而是有原因的。每每看到它,我心里非常难受,甚至泛起阵阵涟漪,那对年轻夫妻的形象在脑海里浮现。他俩是林业工作者,以树为伍,为树而生。虽然我跟他俩素不相识,但只要翻开“夫妻树”图片,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对夫妻。
那是四十几年前的夏季,我跟这对年轻夫妻邂逅于嫩江岸边。我们老铁(铁道兵)渡江修铁路,当时,由于江水很大,浩浩荡荡,奔流而去。那时候,江面上没有大桥,凡要过江的,必须渡船而行。两岸之间架了一条铁索,船沿着铁索来回穿梭。那天,我们几名战士刚到对岸。这对年轻夫妇匆匆而来,男的说,我媳妇要生产,请首长帮个忙,把我们送过去。我就在他俩跟前,看得真真切切,他俩身着“葱心绿”,年龄不到三十岁,看样子十分着急。
当时,首长二话没说,并答应他俩的要求。
小船刚刚划到了河心,突然,从上游下来一根大木头,像蛟龙一样,冲着小船飞驰而来。铁索被撞断了,小船翻了,那对夫妇被湍急的河流卷走了。老天爷太不长眼睛了,怎能这样轻易夺走这对年轻人的生命,连涛涛滚滚的江水都在呜泣。
据说,他俩都是大学生,学林业的,毕业没两年,就来到大兴安岭腹地,一来普查落叶松、樟木松等分布情况,二是找出根治松毛虫的措施和办法。他俩多像两棵树,两棵会行走的树。直至妻子都要临产了,才送回老家生产。然而,他俩非但没有回去家,连孩子没有降生,却永远留在大兴安岭里。
我当小晚辈们讲起这则故事,他们误以为我是编造的,根本不相信有这种事。应该,那个年代的人,不像现代人这样娇气,刚怀孕都不肯上班了。我对晚辈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差不离都是这样,他们不讲索取,只讲奉献,甚至把生命搭给他们所酷爱的事业上去。
小孙女见我看“夫妻树”图片,不知是好奇,还是想看,她一把夺了过去。她一惊一乍地问,爷爷,世上真有这样的树?我说,有的。有的。但不知为何,我却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泪在眼眶打转转。小孙女很乖,她递我一块纸巾。我看看她,心里说,你还小,还不懂得我的心。
那张“夫妻树”图片,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老是在想,那对年轻夫妇生于斯长于斯,犹如两棵松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是常青树,永远活在我的心里。